大器晚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呂布叫陣,三國封神路,大器晚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月初六,天光大亮,晴空萬里,秋風凌厲。
這時已經是將近中午時分,鉅鹿城外,盧植、朱儁各率四萬大軍,堵在東城門之外。
正所謂:人一過千,漫山遍野,人一過萬,無邊無沿!
更何況是八萬人!
若是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只怕單是見著這個場面便要暈過去了!
但是,其實這看上去無邊無際的八萬兵卒,其中精兵並不多,加上正規兵也不過是一半左右。
原先皇甫嵩還有兩萬兵卒殘存著,再在這冀州南部及附近地區,再招募來兩萬人,並不算太過分,所得的也大多戰力不錯,稍訓練兩個月也能派上用場了。
但之後過來的朱儁,他自南陽剿滅黃巾之後,帶過來的不到一萬精兵,另有一萬五六千人是輜重兵。
隨後朱儁在冀州東部和青徐兩州招募了一萬多人,湊夠了四萬的數量。
但是總的來說,這四萬之中,精兵也就一萬左右,正規兵又一萬,其餘就是輜重兵了。
而幽並兩州屬於邊境,精兵悍卒不是沒有,但是戍邊的部隊很難抽調開來,真正調撥給盧植的也不過就是一萬人。
餘下的三萬,有一半是青壯就不錯了,近兩萬都是隻能充當輜重兵的老弱。
“所以說,別看他們人多,但是真正能打的其實並沒有多少。”
韓諾正在城頭上,安撫著因見到對方人數太多而有些驚慌的張寧。
“真……真的?”張寧盡力讓自己安靜下來,可仍是緊張<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張寧過去見著最多的,也不過就是兩三萬的規模,哪裡見過這樣八萬人集結在一起的盛況!
既然連張寧都是如此,其餘的黃巾兵卒自然也有不少被嚇得兩股戰戰,根本挪不動腳步!
韓諾嘆道:“依我看來,這八萬大軍裡邊,精兵估計連兩萬都沒有,正規兵算是兩萬多吧,其餘四萬就完全是民兵伙伕之流。”
“這些情報,你應該也是知道的,怎麼臨到頭來,卻還怕成這樣?”
張寧深吸一口氣,道:“我不是怕!我……我只是緊張,只是緊張而已!畢竟,他們這人太多了!要殺的話,得要殺到什麼時候啊?”
張寧說多幾句,心中的緊張倒是舒緩了些,雖仍不大敢舉目遠眺,但大致上也不算失態了。
韓諾所說的,不是為了安撫張寧而說的謊言,是真正的對漢軍的實力分析。
以現實世界中的官渡之戰為例,當時袁紹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所統率的也不過就是十餘萬兵馬。
據史學家考據的,是十二萬人,其中騎兵兩萬。
這其中,自然是包含了輜重兵的!
古代史籍中,往往把軍隊與民夫分得很清晰,於是不少人誤以為軍隊基本就是戰兵,後勤任務幾乎都是由民夫承擔。
這其實是錯誤看法,真實的狀況是:每一支軍隊裡都有許多專責後勤保障的輜重兵,兵員比例大致佔全軍的二至三成!
如果是騎兵部隊,輜重兵的比例會更高!
如果是境外遠征,輜重兵的比例則更加高!
袁紹當時的十二萬人中,輜重兵就約有四萬人。
而同時曹操的部隊不過就是三、四萬人,輜重兵近萬人。
雙方真正的戰力對比,不是十二萬比四萬,而應該是八萬比三萬!
比例是差不多,但是面對八萬戰兵和麵對十二萬戰兵的情況,可是完全不一樣!
同樣的,眼前的漢軍,究竟是八萬戰兵,還是五萬戰兵加上三萬輜重兵,這其中的差別也是極大!
按照韓諾的估算,兩邊的戰力並不算懸殊。
鉅鹿城中真正能戰的兵卒約有三萬,還有一萬民兵。
其實這一萬民兵也就是輜重兵,只不過自張角轉來這鉅鹿城,就從未率兵出征過,未有真正編組成輜重兵,便一直是民兵的編制。
大抵上,是五萬和三萬的比例。
這一仗,不算難打,只要士氣在,軍心在,守城並不難!
至於說,要如何保證士氣不會低迷,韓諾卻是已經有了想法。
他將目光投向那正列隊而出的騎兵身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