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綜]無處可逃,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依萬依斯的生活軌跡全部呈現在BAU組員的面前。

他的年紀,住址,家庭成員,教育情況,從小受過多少獎勵多少懲罰,是不是吸過大麻,是不是偷喝過酒,什麼時候用信用卡買過什麼,每一筆交易記錄甚至他在攝像頭下的每一個動作神情都被扒皮扒得乾乾淨淨。

有了這些資料卻也不能真的吧依萬依斯完全弄懂,而BAU參與到案子中來主要是為了弄明白他身後是不是有什麼組織。

如果有幕後主使人,那麼這將如同恐怖分子一樣可怕,或者說,就是恐怖活動。

依萬依斯做過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過的這些事情裡,是不是帶有那恐怖分子的特殊特徵。

恐怖分子的特徵比較明顯。

書中的描述非常簡單:年齡在30歲以下,大都未婚,仇恨心理、冷酷心理、狂熱心理這三大心理起到主導因素。

但是如果細緻分析的話,會發現他們之中有一部分是被強制洗腦製造出來的。

而有一部分則是對自己的“信仰”抱有一種強烈的堅定態度以至於要為之死去也心甘情願,這一類被稱為是責任感幻想主義者,他們認為自己對全世界都負有責任,所有人都該對他們的意識觀點持順從態度,否則就是違背真理,而這種則是最可怕的。

還有強烈的復仇心理驅使的人,他們能感知到被他們殺死的人有多可憐,那些人的親人有多痛苦,而這卻能滿足他們的復仇感。

而這些人大都冷漠。他們有的人甚至感知不到別人的痛苦,因為那些痛苦與他們的堅定信念不成正比。

但要找出這樣的人來並不容易。BAU的所有人都很清楚,恐怖分子幾乎與常人無異,除非他們動作,否則……他們並不會被發覺。

但是自從911之後,整個米國政府對於這種事情真的是如臨大敵,因而原本已經抓住了罪犯的案子也要再交給BAU分析之後才能定論。可這也正中了BAU眾人的下懷。

難得的,今天格爾西亞也坐在了圓桌旁邊,她是給BAU調查資料的人,而今天她則是第一個上場對這個依萬依斯進行分析的人——她不是側寫師,但在一定情況下,她必須坐到側寫師的位置上。

“各位,喬治亞…依萬依斯,全名喬治亞…約翰…依萬依斯,他曾用名是喬治…墨菲…依萬依斯,他在三年前改了名字,信仰也從天主教改成了新教,加入新教的時候,他剛剛二十歲,大學尚未畢業,但是加入教會之後,他就從大學裡退學了,改成了去經商——如各位所見,他經商小有所成。”格爾西亞展示了幾張屬於喬治亞…依萬依斯的圖片,“雖然不是什麼大型公司,但是他的工廠基本可以滿足他的所有開銷——可是透過我的調查發現,他的工廠偷稅嚴重,有一大筆資金去向不明。”

這是個值得調查的地方。

霍奇在下面標註了一下。

“但這也不能說明他信的新教跟他的行為有關。”瑞文卻提出了異議,“那個新教,格爾西亞,有什麼問題嗎?”

“就等你問了小帥哥!”格爾西亞拿著筆點了他一下,“這個新教我查了一下,它居然跟其他新教不是一個教會的。”她又播放了另外一組圖片,“實際上在國內信仰新教的人不計其數,可是……這個不一樣,它雖然打著新教的旗號,但是它的所謂‘修行方式’完全不同,他們還有個教主,而教主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神的左膀右臂,只要你信仰虔誠。”

“這的確可疑。”瑞德點頭,開始對宗教相關的洗腦控制的案例進行描述,“上一次我們在阿帕契部落遇到的事情……”他看了一眼瑞文,“還有,之前東京地鐵爆炸案也是這樣,以一個宗教為基礎,在其中進行衍生,之後給予信徒一個美夢一樣的未來,這是洗腦的一貫模式。”

對於瑞德的說法,大家幾乎一致贊同,但是格爾西亞卻又調出了一張圖片來:“可是你們不會想到的,這個就是傳說中的那位教主。”

教主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說起話來很溫和,而且並不帶有多少煽動性。格爾西亞放了關於教主的影片,而影片之中,教主正在親自照料一個改信他這個宗教的艾滋病教徒。

“只要你相信,你的病就不會成為困擾。”教主的手放到信徒的頭頂,“我會帶走你的痛苦,相信我,我們一起努力。”說著,教主就像是抽筋了一樣開始渾身抽搐,然而,過一會兒,他就再次變得正常,而飽受痛苦的教徒卻像是好了一樣,整張臉上都洋溢著健康與快樂。

“這不是真的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