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部分,臥薪嚐膽,莫再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來。勾踐招手道:“太史大人,自這會兒起,寡人命你改任行人之職,你手中所有的事都先放一放,只一心一意地與吳使王孫駱議和。”
皓進:“大王,我與吳國真能議和嗎?”
勾踐:“以愛卿之見呢?”
皓進:“臣以為不能。”
勾踐:“寡人也以為不能,之所以讓你去,就是奔著這個不能。”
皓進:“若吳使再提出一些羞辱我國的要求呢?”
勾踐:“此番議和與之前不同,我有檇李之勝鋪墊著,敢保吳使不會再居高臨下!愛卿只要抓住你所講究的那個禮字,與吳使以禮而待,以禮而談,甚至以禮而與之周旋即可。”
“臣這就去準備著,告退。”皓進剛走,文種又入。
勾踐:“文種,曳庸被吳人給放回來了。”
文種:“臣已聞。”
勾踐:“以你之見,該如何對待曳庸?”
文種:“曳庸入吳後,他的使命是完成了。可被伍子胥拿獲後,他的表現究竟怎樣,卻不得而知。”
勾踐:“找你來,也正因為此。我未對曳庸予以營救,便被吳人主動送了回來,他是否有變節之為,吳人對他有圖謀否,這些,你考慮過嗎?”
文種:“臣未考慮。”
勾踐:“那你該好好地考慮。曳庸是先王的老臣,廢立時他有罪,可寡人卻不予追究,寬恕了他。如今牽涉到吳國,寡人只能慎之又慎。”
文種:“大王是讓臣去考查曳庸?”
勾踐:“正是此意。你也要慎之又慎,既對曳庸負責,更要對朝廷負責!”
文種:“臣明白。”
郊道,日。
會稽城外的郊道上鋪著精美的葦蓆。樂人大奏迎賓之曲。皓進與王孫駱互施國禮……
曳庸被冷落在一角,他身體虛弱,衣履單薄,身子躬著,雙眼無神,彷彿能被風吹倒。皓進已將王孫駱迎往國賓驛館,只餘下曳庸。御車的馬慢悠悠地走著。到了大街後,曳庸似鼓足了勇氣,對車御道:“去王宮。”
宣室,日。
曳庸跪著。許久後,苦成自書宮內出,對曳庸道:“大人,先回府去吧。”
曳庸卻呼:“大王,臣曳庸被拿,雖羞愧難當,可臣未曾變節啊……”
苦成搖顱,壓低聲道:“大人,這沒有用。惹惱了大王,對大人沒好處。”
曳庸不得不顫身而起,緩慢地步出宣室。
曳庸府,日。
曳庸的府第已盡失昔日的尊榮,門庭冷落。他的府人仍流放未歸,當曳庸踏入府內時,淒涼地呆立著。
有一個人卻步出府廳而迎他。此人正是文種。曳庸:“你為何而來?”
文種:“先歇口氣吧,你是累壞了。”
“不,是被吳人給拷問壞了。”曳庸說著,竟脫下袍服裸露出渾身的疤痕……
上林苑內,日。
與夷正在練射,有一名武士於一旁教他。禁衛森嚴,勾踐與雅魚也在。
勾踐歇下讀著的簡策,打眼望著與夷所射之靶,與夷所射出的箭皆未中靶心。勾踐忽道:“太安靜了。”
雅魚:“大王難得清閒,安靜些好。”
苦成至,稟奏道:“大王,吳使欲問大王安!”
勾踐:“吳使?”
苦成解釋道:“行人大人與吳使也在林苑。”
勾踐:“噢?議和也議到林苑來了。”
苦成:“吳使聞大王在,所以想問安。”
勾踐:“既如此,請吳使來。”
苦成便喊:“大王有旨,吳使晉見!”
不一會兒,皓進陪王孫駱自林苑的另一方向而至。王孫駱行大禮道:“吳使王孫駱晉見,祝越王陛下聖躬大安。”
“吳使免禮。”見王孫駱起身,勾踐又道,“吳王可好?他都在忙些什麼?”
王孫駱:“我王也聖躬康健,在忙著讀書。我王道,登基之後才知以前讀書太少。在下出使前,我王召見在下,他讓在下捎口信給越王陛下,以往的恩恩怨怨擱置一旁,吳越兩國的關係可以從頭開始。”
第十二章 殺一儆百(8)
勾踐:“吳王不計前嫌,著眼未來,是個聖明的君主啊。所謂近鄰友善,是邦之寶。越吳能重新開闢關係,立平等、祥和、相互給予、各取所需的邦交,也正是寡人的願望。所以寡人讓頗懂禮儀的太史皓進改任行人,與吳使一道,著手構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