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5章 大明盛宴(求訂閱,求支援),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儘可能的殺傷敵人的步兵呢?
沒有了炮兵的掩護,前沿的明軍步兵,只能在戰壕裡默默的忍受著土耳其人的炮擊。
劇烈的爆炸席捲著戰場。
持續不斷的炮擊不知進行了多長時間,如此猛的的炮擊,原本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時野戰戰場,即便是土耳其人用開花炮彈摧毀了叛軍的反叛,這種炮彈也是極少發生的,畢竟,大家都是排隊挨槍斃而已。
排隊挨炮決?
還一挨幾個小時,步兵又不傻,會站在那挨炮擊。
但是在攻城時,炮戰可能會持續十幾天,甚至幾個月!
那怕是朱國強的“發明”木託開花彈,傳播到了歐洲,得到了廣泛普及的情況下,開花彈給步兵帶來的殺傷也是有限的。並不僅僅是因為黑火藥的威力不足。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誰會能站在那讓開花彈轟上幾個小時?
現在土耳其人之所以會這麼轟,說白了,就是因為明軍的這道工事,明軍沒有按長理出牌,沒有站出來列成隊和他們排槍隊挨槍斃。而是躲進了戰壕裡。這也就給了土耳其人炮轟的機會了。
為了突破明軍野戰防禦工事,而艾哈邁德集中了大量的火炮,進行了長時間的轟擊。完全是把明軍的防禦工事當成城池去打。而不是直接用步兵去平推,這或許正是他眼光獨道的地方。這甚至也是後世很多軍事學家樂以稱道的地方,甚至覺得他是一位具有劃時代軍事思維的軍事家,當然,這不過只是一些人的吹捧而已,畢竟類似的戰術大名已經應用多年了。壓根兒就沒有什麼新鮮的。
成百上千的開花彈不斷的在明軍陣地上炸開,此時他們的陣地上已經完全被籠罩在了黑色的煙霧當中,嗆人的火藥味充斥在戰場上,嗆得戰壕裡戰士們喘不過氣來……
相比於實心彈,無論是臼炮還是榴彈炮,野戰炮、加農炮發射開花彈的炮擊效果都相當不錯。
不過,相比於實心彈,開花彈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是貴!
其實,這個時代歐洲的火藥價格是昂貴的,在沒有發現智利硝石的時候,歐洲的硝酸鉀主要是靠硝田法蒐集。這導致了其成本高昂,在17世紀初,發射一枚炮彈所耗費的火藥價格甚至相當於一名步兵一個月的工資。所以說大炮轟他娘說起爽,實其完全就是一個大型燒錢現場。
那怕是十年前,廉價的中國火藥湧入歐洲,讓歐洲的火藥價格呈現直線下跌,但價格仍然很貴,便宜只是相對的。畢竟,中國也沒有什麼富集的硝石礦,和很多人想當然以為中國古代有大硝石礦不同,古代中國的硝,完全依靠人工提取,南方山洞的洞硝,山東、河南、北直隸鹽鹼地每年冬天掃出的硝鹽,經過精心的熬製提取後,變成上等的白硝,它的產量極高,清末民初僅湖南一省的洞硝產量就超過三十萬斤,至於山東、河北、河地,土硝產量更是以萬噸計。而充足的土硝為大明的兵工廠提供了數量足夠且廉價的硝酸鉀。隨著大明不斷拓展海外貿易,火藥廠生產的顆粒火藥被裝上帆船遠銷至歐洲,憑藉著其優良的效能,還有相對較低的價格,立即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甚至導致許多火藥廠破產,畢竟,人人都愛便宜貨,況且那個便宜貨的效能還好過高價貨。
相對便宜的中國火藥,進一步普及了火藥武器,也為開花彈的普及提供了前提條件。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種便宜也就是把一個月的工資,變成半個月的工資,仍然……很貴!
一個兵的。
兩個兵的。
一千個的,
兩千個的……
這打的不是炮彈,而是銀幣,炸出的不是硝煙,而是……金銀之花!
金銀花……呃,不是藥,是火藥!
透過手裡的望遠鏡,艾哈邁德·科普魯律不禁感嘆著那些錢沒有白花……去年一年,土耳其就從中國進口了兩萬桶火藥!
足足兩百萬斤!
那可是花了不少小錢錢……好像有一半都在伊斯坦布林。想到這,艾哈邁德的心裡立即滴出了血,那些火藥中國人會留下來了嗎?
那可是值上百萬兩銀子啊!
但不得不說,中國的火藥確實是威力十足啊!
在劇烈的爆炸中,他們的胸牆被炸飛上了天,甚至就連搭建工事的木料也被炸上了天,有時候隱約還能看到人的肢體掀到了半空中!
“要是那些中國人知道,把他們炸飛的火藥是中國製造的,他們會怎麼想?”
艾哈邁德自言自語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