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7章 軍旗所至,皆是漢土(第三更,求訂,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葬了數萬東江將士和十數萬遼民,其實遼民既遼兵,兵既民,民既兵……”
又一次來到鐵山,許致遠看著遠處的幾座巨大的墳冢。
那些墳冢是皮島陷落後,被殺死的東江兵以及遼民的墳冢。不知是誰安葬的。
船並沒有去鐵山,而是去了皮島。
在抵達“帶方堡”後,李義曾問過許致遠可有什麼想做的事情。
他提出想到皮島看看。並不僅僅只是來看看,同樣也是為了把故去的兄弟安葬在這裡。對於那些弟兄來說,這裡同樣也是他們的家。
為了達成他的這一心願,李義特意派船送他們來了皮島。
終於,再一次踏上皮島,曾幾何時,聚集著數萬軍民的皮島已經不見昨日的繁華,島上的房屋都被焚燬了,只剩下一堆斷垣殘壁。
“許千戶,咱們去那?”
隨同許致遠一起上島的李定坤問道。
“去義冢吧!”
所謂的“義冢”就是埋葬東江官兵的地方,之所以來這,是因為有幾個陣亡的老卒,希望葬在這裡。
來到了“義冢”,這裡同樣已經荒廢了,在雜亂的草眾中,一個個石質的墓碑,頭的方向永遠向著西北方,向著遼東的位置,許多墓碑都已經殘破不全了,跟在許致遠身後的李定坤默默讀著上面的字:
“遼東金州衛李之昆墓”。
“遼東定遠右衛趙大墓”。
“遼東鐵領衛張田多墓”
……
所有的墓碑都寫著遼東,寫著衛所,對於他們來說,遼東是他們永遠的家鄉。透過雜草隱約的還能依稀看到在這些簡易的墓碑上,還刻有“崇禎**年”的字樣。
看著這一座座墓碑,李定坤不由嘆息的一陣嘆息,他想到了在南京時看到過的忠烈祠,相比於那裡,這裡的一切都是荒涼的。
也許,再過幾十年,這裡的一切就會消失。
行走在這片荒涼的東江兵的墓地上,李定坤的頭腦已不能思考了,被海風吹動的青草在訴說,遠方搖動樹葉的風在訴說,訴說著他們的故事,他傾聽著,然而他不知該如何去思考。更確切地說,眼前這連綿起伏的草原,觸動了他的心絃,他兩眼淚流不止,只能站在原地茫然地一動不動
來到墓地之後,許致遠他們使終是一言不發,而是默默的安葬著幾個老弟兄,最後他們又是一聲長嘆,這裡面,必定也有他們曾經的袍澤!
最後,他們來到了皮島的制高點,立於山頂上,看著周圍的斷垣殘壁,許致遠仍然是默默不語,良久他才再一次把槍桿鐵底猛的往地上一紮,再一次展開那面旗。
“大帥!”
許致遠放聲嘶吼道。
“鎮雖沒,旗仍在……旗仍在,我等誓死不降……”
在他的喊聲風,海風吹動著那面破舊的旗幟,一時間眾人皆是淚如雨下……
次日清晨,船離開了皮島,在船離開皮島時,許致遠他們盯著漸漸消失的小島,沉聲說道。
“他日我若身死,還請諸兄弟將我埋於此地!”
這句話,只聽得李定坤都有些心疼,看著這些頭髮花白的老兵老卒,他人心頭只剩下了默默的敬意。
“鎮雖沒,旗仍在!”
當東江殘卒的訊息傳到大連時,朱國強也是沉默了良久,至於毛承志更是淚如雨下良久不能自已。
“鎮雖沒,旗仍在……”
默默的念著這句話,朱國強的心情顯得極為複雜,如果不去朝鮮,他不可能知道那些殘兵的訊息,他們和數十萬逃往朝鮮的遼民一樣,就那麼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甚至就連同皮島上的東江鎮官兵的“義冢”也消失於歷史中,他們的墓碑去了那?沒有任何人考證過,甚至就連他們存在的痕跡都已經消失了。
甚至就連同那些活下來的遼民,也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鎮雖沒,旗仍在……”
又一次,念著這句話,朱國強沉思片刻,看著眼眶通紅的毛承志說道。
“我準備重開東江鎮,不知你以為如何!”
聞言毛承志簡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驚愕的看著世子爺,
“世子爺,重,重開東江鎮……”
“沒錯,旗仍然,鎮必重開!重開東江鎮,既是戰事的需要,也是為了褒獎數十萬遼東義民,怎麼樣,毛承志可願為我麾下東江軍總兵!”
“世子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