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章 祖宗就是拿來利用的(第三更,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大明太兇猛正文卷第244章祖宗就是拿來利用的辦報紙!
商人是為了掙錢!
而朱國強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掌握輿論,為了把知名大v手裡的輿論權奪回來。
在這個時代,想要掌握輿論,控制輿論,辦報紙,透過報紙去影響普通百姓的思想。就是最好的選擇。
一份發行量可觀的報紙,甚至等同於百萬大軍,在另一個世界,歷史一次次地證明著這一事實。
想要掌握輿論,就必須要辦報紙。
只不過,朱國強需要一個人去操辦這一切!餘應甲就是最合適的人選!畢竟像他這樣看似無節操無底限的出版商有很多,但是還有市場營銷才能的可不多。
報紙容易,最重要的是要把報紙給賣出去。只有把報紙賣出去,賣給所有人才能透過報紙去影響甚至左右人們的思想。
“報紙?是不是像朝廷的邸報那樣的……”
面對大都督的邀請,餘應甲的話未說完,就急忙改口道。
“不對,難道大都督是想辦像坊間小報那樣的報紙?”
其實,明代文化的繁榮並不僅僅只是書籍出版業,以抄報行為代表的民間小報,也極其繁榮,萬曆年間的戶部尚書張學顏曾為30多種利潤很薄的行業請求皇上免除徵稅,其中一行便是抄報行。
那些抄報上,既有朝廷邸報的新聞,也有地方民間發生的一些新鮮事情。甚至這些抄報行為了爭取讀者,用銀子收買六部小吏讓他們抄寫官員奏摺,朝廷密聞,正是他們把大明朝“滲透”成了篩子,甚至就連崇禎皇帝想要議和那樣的新聞,內閣還不知道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登到了報紙上。由此可見抄報行的能力,當然也能看到抄報行為了吸引讀者是何等的不遺餘力。是滿清的那些間諜都不需要到京城去打探訊息,他們只需要買上幾張小報,就能知道京城裡的許多官場秘聞,朝廷密事。
“可,這樣的小報,實在是沒什麼賺頭啊,當然大都督辦報必定不是為了賺錢,只是這小報,頂多也就是賣個一兩千份……”
作為出版商的餘應甲自然也知道,小報同樣也是打擊政敵的武器,難道大都督是想借小報打擊對手?
這種事情還是不沾的好!粘上了指不定也就把小命給賠上了。
“一兩千份?發行量太少了!南京有四十餘萬戶,至少在賣十萬份,像蘇州,揚州,這樣的城市都是人口百萬的大城,算起來的話,發行個百萬份是大有可能的!”
其實要是辦好了,又何止百萬份,解放前識字率那麼低,成百上千家報社競爭,發行過百萬份的又豈止三四家!有百萬份報紙作為宣傳的基礎,即便是那些“知名大v”再怎麼顛倒黑白,也無法改變百萬民眾受到正面輿論影響。
有了輿論作為基礎,萬事皆有可能!
“百萬份?大都督,這,這絕不可能!”
作為書商的餘應甲毫不猶豫的說道。
“抄報不同,雖然除了邸報外,還有一些地方奇聞,可受限於篇幅,也就是簡單幾句話而已,一本抄報即便是用最劣的紙,少則數十文,實在是無趣的很,除非是讀書計程車人,尋常人是絕對不會買抄報的,有買抄報的錢,還不如買。”
隨後餘應甲解釋起了抄報貴的原因,什麼雕版了,什麼字型大小了,諸如此類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字大。
“世子爺,您看,這一本書一列不過幾十個字,一頁區區幾百字,抄報想要便宜,非得用小字不可,可字小刻起來費工費力,版的價格也就高了,得不嘗失,得不嘗失!所以抄報是便宜,第一是紙劣,第二是本薄,不過區區幾十頁,裡面除了邸報外,壓根就沒什麼看頭。有這個錢買抄報,還不如多花兩個錢買。”
聽著他的解釋,朱國強笑道。
“這個小字我來想辦法!你幫我把這個報紙辦起來,把它賣到全天下,怎麼樣?”
面對大都督的要求,餘應甲自然不敢拒絕,只是回答道。
“大都督,想要把它賣遍天下,非得便宜不可!否則絕對沒有可能!”
“你放心,這些辦法我來想,你只管把報紙給賣出去就行,好了,這件事兒就這麼定了。”
面對世子爺的決定,原本還想一心拒絕的餘應甲心裡頭那是一陣五味雜陳。
自己明明應該拒絕的,可不敢啊!
畢竟眼前的這位爺手裡可是拿著刀的。怎麼辦?
直到離開大都督府時,餘應甲的心裡就是各種念頭閃動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