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3章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第四更,求,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大明太兇猛正文卷第303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幾十萬人的衣食住行,看似是在大事,但是對於動手能力極強的百姓們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事。
就像一開始撤到旅順的百姓,除了幾件衣服、幾床被子,他們幾乎是一無所有,但是他們很快在青泥窪周圍挖起了地窩子,住進了草棚,儘管看似簡陋,但至少也是個家。
人多了就成了集,集久了就成了市。甚至就是在金州前線那邊炮聲隆隆的時候,這邊仍然形成了市集,從一開始的以貨換貨,到現在銀錢買賣,市場上的生意出興隆。
要說在這個市場上什麼東西最好賣,恐怕就是蓋房子的木料了,有了木料就能蓋房子,至於磚,有土坯、石塊就行。當朱國強再次來到青泥窪的時候,看著自發形成的市集,儘管簡陋非常,可是瞧著多出來的幾百間房子,還是忍不住驚訝道。
“成初,這都是百姓們自己建的?”
張九初急忙答道。
“都是百姓們自建的,一開始的時候,有百姓在地裡撿來過去倒塌的房子。用舊磚頭蓋起房子,就這樣,慢慢的成了市集,眼下,這裡什麼都好,就是吃水困難些……”
“吃水困難?”
“是的世子爺,雖然附近有河可以取水,但是天寒地冰的取水不方便不說,這裡又擠了這麼多人,這水用起來,實在是不方便。”
其實何止是用水不方便,打從一個多月前,受命留在這裡安頓難民後,張九初面對的就是千頭萬緒的事情,從糧食到用水,甚至就連入廁這樣的事情,也要考慮,至於什麼柴火之類,更是說都不用說,事情是那個繁瑣至極。
“世子爺,這一個多月,差不多已經摸清了青泥窪周圍的土地畝數,趁著現在天寒地凍的,臣尋思著把大家都分散出去,按照百戶一村來算差不多要建將近兩千個村子,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打井……”
想了想,朱國強說道。
“水井我來想辦法,安頓百姓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細,不過眼下就這裡的土地來說,就是風調雨順的,也就是勉強維持生計吧。”
朝著一望無際的冰天雪地看去,對於大連,呃,應該叫青泥窪,朱國強在另一邊已經查閱了許多資料,即便是他引進土豆、地瓜、玉米之類的高產作物,也不過只是勉強維持生計而已。
“咱們這邊原本就有46萬一路解救的百姓,再加上從隨我過來的十萬人馬,算起來,差不多有五十萬,想要養活這麼多人,靠地是不行的……”
見世子爺凝視著遠處的大海沉吟不語,張九初問道。
“世子爺的意思是?”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像春秋戰國時的齊國一樣,咱們身處此時,想要生存下去,也要將“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作為生存手段。第一就是憑藉臨海的地理優勢,發展海洋漁業生產,獵捕範圍已不僅僅侷限於沿海,而是深入到島嶼周邊,嗯,這一點向孔雀旗那邊請教一下,地裡要不到糧食,就問大海要糧,要肉!”
古代近海漁業資源豐厚,況且大連灣一帶本身就是中國有名的漁場,不說遠海,就是近海的一年捕獲個上萬噸魚獲那也是正常的,有了這些來自海洋的肉食供應,百姓和官兵的體質都能得到保證。尤其是軍隊,想提升軍人的戰鬥力,體力是核心,而體力的核心就是——多吃肉!
“世子爺這麼一說,臣倒是想起來了,這陣子咱們可是沒少買魚,一個月前就有朝鮮人架船過來賣魚給咱們,現在海灣裡有就有幾十艘朝鮮漁船,臣還尋思著今個世子爺來了,就讓廚子買了些魚,吃點新鮮的!”
張九話的回答,讓朱國強詫異道。
“朝鮮的漁船?”
“對,都是朝鮮的漁夫,他們就近打魚,然後賣給咱們!世子爺還別說,要不是每天都有幾萬十幾萬斤魚,大家想吃上一頓肉,恐怕就得殺羊、甚至殺牛了,這些人還真救了急。”
不等張九初說完,朱國強說說道。
“他們在咱們的地盤上打魚賣給咱們?那有這樣的,你去……”
正想要把他們轟出去時,但傳念一想到眼下軍民確實需要海魚,便說道。
“不能讓他們白捕了,要課稅。”
“這個臣已經課了,他們每天捕獲的魚,靠港就收兩成的魚,這不錢軍門那邊都說,成天吃魚吃的都是一身腥味。”
看似抱怨的張九初說話的語氣顯然有些得意,畢竟這些魚都是他徵來的,無本買賣啊。
“人能為財死,鳥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