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2章 蒸汽時代的序幕 (第二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飛速運轉的飛輪,朱國強又問:
“然後呢?”
“就是容易爆炸……”
陳之喚的臉色變了變,頗為尷尬的說道:
“我們已經改進了很多地方,但是鍋爐還是會因為壓力過大爆炸。”
“也就是說,除了這個毛病之外,蒸汽機基本上算是做出來了?”
朱國強問道。
“做出來了,功率也還湊和,能達到十馬力。”
陳之喚說道,
“我仔細算了一下,用它確實可以驅動車間裡的鍛錘、磨床等各種裝置,而且成本也不算高。就是,就是太容易炸了。”
仔細打量著這臺機器,儘管朱國強並不是蒸汽發燒友,但還是知道這玩意兒大概也就是瓦特早期水平蒸汽機。
也就是那種離心調速器和節氣閥蒸汽機,雖然有一些毛病,但已經初步具備了商用價值。
雖然還些原始,但它出現的正是時候!
“爆炸……嗯,有改進思路了嗎?”
其實,也就是一個壓力錶而已,朱國強默默的在心裡尋思著,實在不行就拿來主義吧。
很多時候,拿來主義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在這間工廠裡,就有不少“拿來主義”的東西,比如工廠裡鑄造的“鋼芯鐵體複合炮”的鋼質內管,就是從另一邊帶來的無縫鋼管,為了提高鑄炮效率,甚至還用了鐵模,畢竟有鋼質內管,倒也不在乎炮體是不是白口生鐵。
鑄造這種複合非常簡單,只需要把內管裝滿溼沙,然後固定於鐵模內,再澆鑄鐵水既可,儘管因為鐵模導熱快,鑄件冷凝快,導致炮身都是白口鐵。但因為內管是鋼管,自然就沒有白口鐵性脆,在發射中容易產生裂紋,反覆使用甚至會炸裂的不足。
但是並不意味著它是完美的,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就是數量,十幾個衛所稜堡需要上千門火炮,再加上陸海軍的建設,往少了算都需要幾千門火炮,這麼多炮靠著從另一邊帶來的鋼管充當內管肯定不行,最好的辦法當然還是就近解決,也就是本地鑄造。
“目前咱們鑄炮是以砂型鑄炮和實心鑽膛為主,不過,實心鑽膛太慢了些,現在軍械司天天催我們,可實心鑽炮膛怎麼可能有之前鑄復全炮那麼快,不但不用鑽膛,甚至都不需要冷卻,要想提高速度,就非得改進鑄炮方法不可!”
在熱浪逼人的鑄炮車間,一見到世子爺,孫和武就忍不住抱怨了起來,這些天面對軍械司的督促,他可以說頭痛到了極點,
作為是孫元化的侄子,孫和武是在孫和京邀請下投奔過來的,當年孫元化練兵時,孫和武就專門負責鑄炮,兵變時僥倖從亂軍中逃脫。到了這邊就自然也參與到鑄炮中,相比於工廠裡半路出家的工匠,他確實更專業一些。他甚至還能看得懂晚清翻譯的外國鑄炮資料。
朱國強問道:“怎麼,有什麼想法嗎?”
“世子爺,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您給的那本《內模水冷鑄炮法》裡的水冷鑄炮法,我覺得興許可以試試。”
“內模水冷鑄炮法?”
片刻後,朱國強才想起來這是什麼,就是羅德曼鑄炮法,是南北戰爭期間,美國陸軍少校羅德曼發明的一種空心鑄件工藝,圍繞型芯進行鑄炮,型芯內部以流水進行冷卻,這是一個使炮膛內部先行硬化的方法。它可以大幅加快鑄炮速度,並降低廢品率,特別鑄造重炮的時候。
儘管歷史上晚清並沒引入這種鑄炮法,但是江南製造局的翻譯館卻對其技術資料加以翻譯,編入了鑄炮法一書中,其實,在朱國強“引進”的西學書籍絕大多數都是江南製造局翻譯的,像陳之喚那裡就有《汽機發軔》一書的部分內容,而他拿過來的那些書籍包括化學、物理、數學、醫學、軍事學、工藝學等方面,但主要內容還是集中在製造、軍事、測量、機械方面。這也是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其實,晚清引進西方技術之初,翻譯過來的書籍,大多數都是起著科普掃盲的作用,那些書籍的技術簡單,甚至有些原始。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那些原始的技術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無疑是劃時代的存在。
這也是朱國強特意“複製”了那些書的原因,況且就社會技術水平來說,阿片戰爭後的滿清不見得比現在的大明先進,這樣書籍用在這個時代剛剛好……
離開兵工廠後,馬車在路上行駛時,朱國強整個人都顯得頗為得意,畢竟,今天他已經在這裡看到了工業時代的黎明。
看著車外,他甚至頗為得意地感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