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3章 廉價的炮灰 (第一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大明太兇猛正文卷第393章廉價的炮灰殺了人,搶了船。
那些日本人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在驚訝之餘,非但沒有感覺到有損國格。反倒是覺得這個條約籤對人了。
天朝使節殺人就是為了維護大將軍的權威啊!這殺人殺的對殺得有理呀。這樣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啊。
日本人骨子裡最敬畏強權。誰越厲害就越佩服誰,這一點著實不假。
殺了人,越了貨,又把貨賣給日本人之後。也買到了大量的銅條後,方以智這才踏上歸途。
於來的時候不同,他的船隊反而又多了幾艘船——都是搶鄭家的。
浩浩蕩蕩的船隊離開長崎。大概二十天左右,船隊終於抵達了大連港。
船一進港,船員們紛紛登岸,關員上船清點貨物,計算關稅,哪怕就是這些船是官船一樣要徵稅,這個是大連的規矩,甚至於這個海關還是朱國強借鑑了後世海關的很多規章制度設立的,當然,現在,這個“近代化”的海關也就是一個嘗試,畢竟將來大明肯定是支援自由貿易的。
而作為此行出資方的太平商行則盤算起了此行的利潤,只有普通船員跑去城內耍樂。
在翻閱著《江戶通商條約》時,儘管對未能在江戶開港感覺有些遺撼,但能夠簽下這麼一份“不平等條約”也不容易啊。
其實也沒有什麼困難。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國家權益”的理解還沒有後世那麼深刻。就像日本人一樣,居然主動不要關稅,這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抬頭看著方以智,放下條約朱國強問道:
“殺了鄭家的人?”
“是的。”
方以智答道。
“鄭芝龍可不是一個甘心吃虧的人啊。”
朱國強不由笑了笑。
“不過,這也沒什麼,只是區區鄭家而已,他是識時務的!”
或許別人不瞭解鄭芝龍,但朱國強怎麼可也不會不知道這個降了滿清的後來又被斬首的傢伙呢?他有一個好兒子啊!
鄭成功,他是錢謙益的學生啊。
是不是應該讓錢謙益益給鄭成功寫封信,讓他來遼東報效呢?
對於鄭成功,只要是良知尚存的國人,都會對他心懷景仰之情,不僅僅是因為他收復臺灣,而是因為他對大明的忠誠。當然,更多的恐怕還是惋惜,要是他的北伐成功的話,華夏文明還會墜入近三百年的黑暗之中嗎?
……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最多隻需要五年的時間,就可以徹底解決建奴的問題,剩下的就是流寇了……
流寇啊!
暫時還是交給朝廷處理吧!
將思緒拉回到現實,朱國強問道:
“日本時局如何,你打聽清楚了嗎?”
方以智可不僅僅是去日本談判的,他在談判的同時,也透過與幕府將軍以及大名的接觸打聽各種情況。
聽世子爺問起,方以智當即說道:
“日本時局看似極為穩定,畢竟,德川幕府已經開府三十七年,但是總體來說,雖然看似穩定,可是實際上,國內的大名對德川幕府看似服從,可實際上卻也是心存不存,尤其是接連頒佈鎖國令後,幕府借長崎奉行所壟斷海外貿易,盡得海外貿易鉅額利潤,而各地大名因為貿易為幕府壟斷,經濟上日漸消沉,長此以往,必定無力動搖幕府的威信,以臣看來,除非有外力相助,否則幕府統治只是越發穩因,而且德川家光又制定種種旨在削弱各藩大名的策略……”
對此,朱國強並沒有什麼疑問,任何稍微對德川幕府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參勤交代既限制了大名的財力,又浪費了大名的時間,還得到了大名的妻子作為人質,三管齊下,極大地壓制了大名的反心,迫使大名對幕府效忠。這也是德川幕府能夠維持二百多年穩定統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這麼一個“和平穩定”的日本,符合大明的利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看來還是要想辦法,讓日本再次進入戰國時代的好啊。只有一個陷入戰亂中的日本才是符合大明利益的。
“世子爺,從第二代將軍到第三代將軍家光,為了穩定幕府的統治,一直貫徹抑制大名權利的方針。如果大名流露出反對德川幕府的傾向,或者是對於德川幕府的統治表示不滿等,幕府就會毫不猶豫地對這些大名進行嚴厲處分。如果沒有繼承人也會成為處分物件。而處分的方式簡單、粗暴,即沒收知行、更改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