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1章 唯一的選擇是大明(第一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遠在數萬裡之外的大明,因為奧斯曼的暴行,而陷入沸騰,整個國家動員起來一支從未有過的力量遠征奧斯曼時。
對於身處蘇伊士的人們來說,他們壓根兒就不知道這一切,但是作為戰爭的最前沿,這裡的氣氛顯得有些緊張。在奧斯曼人向開羅集結軍隊時,在蘇伊士,同樣也有軍隊在向這裡集結,非但有來自海峽殖民地的援軍,還有來自南洋諸夏的援軍——“攘王襄夷,義之所在”,對於諸夏各國來說,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徵召,在得知天朝決定懲戒他們就主動的派出了軍隊。他們的派來的援軍兵力不多,往往是一艘軍艦,一隊步兵,可即便是如此,也充分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而隨著明軍以及諸夏聯軍的到來,在蘇伊士局勢正在發生變化。
“我是應該稱呼你為米哈伊爾,還是艾哈邁德?”
在充滿奧斯曼風格的帕夏宮殿內,剛剛抵達蘇伊士的王立仁,問道。
此刻這位坐在他對面的男子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勾結”杜遠威發動“叛亂”的蘇伊士帕夏艾哈邁德。兩個月前他義無返顧地選擇了“叛亂”,他所希望的是什麼呢?無非就是想要藉助大明的力量,藉助大明的力量摧毀奧斯曼,從伊斯坦布林扣留中國使臣起,他就已經看到了這個機會。
在奧斯曼沒有任何人比他更瞭解中國,因為蘇伊士城有不少中國商人,他在這裡可以直接的接觸到中國人,從而瞭解中國,中國絕對不會容忍奧斯曼侮蔑並且殺害他們的使節。
無論是為了帝國的尊嚴,還是為了所謂的“面子”,他們必定會向奧斯曼開戰,而事情也正像他意料的那樣發展著,甚至比他想象的還要好。
現在面對這位中國特使的詢問,艾哈邁德想了一會,卻見笑著說道:
“現在,我是艾哈邁德,因為在蘇伊士有3萬埃及人,有一天,我希望自己能是米哈伊爾。”
“哦,將軍,我記得城內還有一萬多的科普特人,還有幾千亞美尼亞人。”
王立仁直接了當的說道。
科普特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埃及人,是是羅馬時代埃及原住民的後代,他們的先祖曾追隨聖徒聖馬可,成為了中東最早的一批基督徒。在天方人到來之前,這些人是尼羅河文明的主人,他們的文化糅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化。
擁有自己的語言、政體和教會組織。後來隨著天方人征服了埃及,埃及開始了天方化和綠教化,在隨後的九百年裡,在宗教歧視和打擊下,大量的埃及人被迫改變信仰,信奉綠教。至於那些不願意放棄的信仰的埃及人,則被稱為“科普特人”,法老王的後裔,在自己的土地上淪為了二等,不,五等人。
稟持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王立仁當然希望能夠與利用那些科普特人,打擊奧斯曼人以及支援他們的綠教徒。
“閣下的意思是,我們利用科普特人?。”
艾哈邁德試探著問道。
“不是利用科普特人,而是招募他們,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是奧斯曼人不假,可奧斯曼人與天方人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這意味著他們隨時都有進行合作,將軍,你是我們的盟友,我們並不希望,在未來的戰爭之中,盟友的部隊是不可靠的!”
不可靠的!
特使的話,讓艾哈邁德沉默了下來,他當然知道對方話裡的意思,正如其所言,這同樣也是他所擔心的,他擔心在反抗奧斯曼的過程中,他的部下,尤其是那些信奉綠教的部下,會不會暗中勾結奧斯曼。
他為什麼會釋放那些漿手奴隸,用那些基督徒作為士兵,為什麼不敢招募沙漠裡的貝都因人,說白了,還是因為那些人不可靠。
毀滅奧斯曼帝國的過程離不開中國的幫助。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中國的幫助,他甚至都不敢有絲毫異心。中國人不僅派出了他們的軍隊,而且還向他提供了槍、炮、金錢,當然,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支更為龐大的遠征軍,正在從中國趕來,在中國的打擊下,奧斯曼帝國的土崩瓦解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但另一方面,艾哈邁德不能不擔心帝國瓦解之後的局面,那時的巴爾幹會是什麼情況?是繼續被綠教國家統治,還是獲得了自由?
如果換成另一個“蘇丹”,那他又是為了什麼?
現在,特使的提醒,讓艾哈邁德沉默片刻後,問道。
“那麼以大人看來,這件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這是你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
喝了一口茶,王立仁笑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