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8章 (第一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爺不好當,公主也不好當。
當大明的王爺們在自家華麗的“囚牢”之中,在那裡用著各種心思揣摩著聖意,懷揣著各種期待的時候,那個離家出走莫臥兒王朝的公主,終於來到了大明。
在上海下了海船,乘多漿江沿著長江前往南京時,她忍不住拿長江與恆河相比——他的爺爺阿卡巴大帝稱它為“不死水”,因為河水味道非常甜美,他只用恆河水來招待客人。
嗯,乾了這碗恆河水,來世繼續做主子!
不過,對於西娜拉來說,她一點都不懷念那裡,更不可能懷念那碗恆河水。對她而言,這裡意味著新的生活,新的開始。
至於怎麼開始,她並不擔心。
莫臥兒的公主——有錢。
在接下來的旅程中,在她的眼中長江兩岸的異域風光無不是極富詩情畫意。讓和宮廷畫師學過繪畫的她忍不住想要用畫筆將這一路的所見所聞都描繪在了畫紙之上。
只不過,她實在用不好毛筆,不過,這並不妨礙她欣賞著周圍的景色,但在多槳船於駛過南通時,心情卻被江邊一個個噴吐著煙霧的煙囪給打擾了。
“船家,那裡是什麼?”
手指著遠處噴吐著滾滾黑煙的大煙囪,西娜拉有些不悅的問道。在漫長的航行中,她已經學會了簡單的對話。
“這位公子,那裡是機器紗廠汽機的大煙囪。”
“什麼是機器紗廠?”
西娜拉好奇道。
“就是的用機器的紗廠……”
船上的人也沒誰能解釋清楚,況且還是對一個夷人解釋清楚,要不是因為這個夷人的相貌著實好看的很,估計都懶得理他,
機器紗廠。
在過去的幾年中,蒸汽機以及走錠紡紗機正在以內眼可看的速度在大明普及著,機器紡紗的推廣,並不是因為走錠紡紗機可以紡出又細又結實的細紗,而是因為大明海外貿易的興旺。
在過去的幾年間,大明的棉布被海商們販賣到各地,其實,原本在歷史上,大明的棉布就被西班牙人賣到了美洲,被荷蘭人賣到了歐洲。只不過,現在大明的棉布更為精美,價格更低廉,加上大明開始對南洋、印度進行經營,海外市場的需求刺激了棉布的生產,而棉布的生產,帶動了機器紡織業的發展。
不過蒸汽機以及走錠紡紗機,也就歷史書中的“騾機”的推廣,雖然給普通紗戶造成衝擊,導致很多紗戶不能再像過去一樣補貼家用,但是百姓作出的反應卻也很直接。就像“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中提到的魏塘,成千上萬的紗戶紛紛改行織布。就像另一個世界,面對洋紗衝擊時作出的反應一樣,從紡戶變成織戶,畢竟,現在織布還要用人力,甚至直到20世紀早期,機器織布相比鐵輪織機之類的人力織布機,都沒有絕對的利潤優勢。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紗戶、紗商破產,但進步總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跟不上時代的人最終會被時代所淘汰。
在這個過程中,對小老百姓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良田大量改種棉花,歷史上,在晚明,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本質上還是百姓逐利。明末的張履祥的《補農書》就提到“桐鄉田地相匹,蠶桑利厚……地之利為博,多種田不如多治地。”。
多治地,就是多種經濟作物,而山東等地百姓改種棉花後,獲利超過種糧一倍有餘。於是便出現了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的局面。百姓紛紛改種棉花的現象,不知讓多少鄉紳士人痛心疾首,認為蒸汽機和紗廠嚴重破壞大明完美的社會秩序。
“百姓逐利,天良喪盡啊……”
那些鄉紳們在痛心疾首的同時,還不忘記派出家丁,要求佃農改種棉花,不種棉花的就要收回田地。擱大明,什麼是“羊吃人”沒幾個人見過,可是這兩年,隨著棉花需求越來越多,“棉吃人”上到士紳官員下到黎民百姓,可都不陌生。朝野之中,早就有抑棉的呼聲。
不過,也就侷限於呼聲而已,畢竟,誰都知道,這機器紗廠是陛下弄出來的。不到迫不得已,沒有人願意以身試險,去針對機器紗廠。
所有人都在等著,等著事態惡化到不可收拾的時候,再站出來,至於現在,先在報紙上寫寫文章吧。
對於這一切,西娜拉並不清楚,雖然不清楚,可是並不妨礙她在中途下船,前往機器紗廠去參觀。
作為一個外國人,她的參觀當然是被理所當然的拒絕了。
一個蠻夷過來,要參觀紗廠?
可能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