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8章 壞了規矩(第二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陰謀,總有黑暗中進行。
在清田進行的同時,暗潮開始在常州城內湧動著,那些田地將被收走的“苦主們”,無不是分紛串通著。
“單靠咱們肯定不行,要把老百姓都鼓動起來!”
“還有各家的佃戶,只要這十幾、幾十萬百姓動起來,民意沸騰,我還就不信了,他還敢收咱們的田!”
“可怎麼鼓動百姓呢?”
“田皮!”
陰影中傳來一個冷冰冰的話聲。
“派人出去傳話說,欽差不但要收田骨,還要收田皮,田骨田皮一率交給那些丘八!”
在江南許多地方都流行永佃制,允許農民交納佃租永久耕種或放牧,而地主仍保留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也就是“田骨權”,佃戶擁有田面,也就是田皮。一般情況地主無權隨意增租奪佃或干預佃農耕作,而佃農可退佃、轉租或典賣佃權。田底、田面可分別讓渡,其前提是,田面讓渡不影響地主收租,田底讓渡不影響佃農耕作。
“吳老兄這一招可真是妙啊,田皮瞧著不起眼,可卻關係到許多人一家的生計。只要把這個風聲放出去,再有人從中鼓動一下,這常州可就要亂了!”
“不能只是一個常州,要亂,揚州、蘇州,松江,各地都要亂起來,事情鬧的越大,就越難收拾,到最後非得逼官府殺姓方的謝天下不可。”
“就是,那姓方的我讓人去查過,他們方家怎麼沒收過投獻,不過是最近才清退罷了!”
“這次,非得和他拼他魚死網破不可!”
“拼個魚死網破?笑話。”
突然有人冷笑道。
“魚肯定會死,但網肯定破不了,整個大明上下可都在瞪著眼睛看咱們呢,只要咱們這邊動起來,到時候朝廷那邊兒,肯定會有人給他上眼藥,他姓方的,還想全身而退?就是皇帝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現在它激起的可不僅僅是民怨啊。”
不僅僅是民怨!
有怨氣的哪裡是老百姓啊,分明就是他們這些人。當然還有成千上萬站在後面沒有說話的那些大人物們,他們同樣是滿腹的怨氣。
畢竟這一次方以智打破的是大明幾百年來約定成熟的一個習慣。不是習慣,是大明的祖制,當然這個制度並不是皇帝定的,但卻是他們的祖輩幾百年來約定成熟的一個傳統。
這個傳統無論是誰都從來沒想過把它打破過。當年的那個海剛峰夠剛吧可是他也不敢打破這個祖制。
“總之,還是那句話。咱們這邊把事兒鬧大了。到時候自然會有人站出來替咱們收拾他姓方的。”
……
李三是常州城外的普通小民百姓,家中只有三畝薄田,這點田根本不頂事,雖然靠著女人繅絲織綢,勉強也能維持生計,可要是離開世代租種的幾畝田地,估計全家人都得餓死。
其實,這幾年他和許多江南的百姓一樣,日子過得並不怎麼樣。
這十幾年,江南的日子也不好過,動輒大飢,長子餓死,次子典賣,長女已經嫁人,次女和幼女……盡皆典賣!
其實,這些年,江南的日子也就稍稍比北方好點,崇禎五年,江南大旱,崇禎十三年、十四年,浙江數月不雨,旱災、蝗災不斷。
崇禎年間,是小冰河期災害最頻繁的時期,這也是百姓生活最艱難的時期,北方如此,江南同樣也是如此。
像李三這樣的平民百姓,在災荒時餓死幾個人,賣上幾個兒女,實屬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那些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幸好,這兩年老天年總算是開了眼,不再像先前那樣水旱蝗不斷,否則李三估計就真得餓死了。
這天和往常一樣,帶著媳婦織好的綢子送到城裡的綢緞莊,這邊賣了綢子換了銀子,就在他尋思著買些什麼時,那邊就聽到有人在議論著欽差清田抄田的事。
這種事情和他有什麼關係?
不過都是老爺們的事情,就在心裡冒出這個念頭時,那邊卻有人說道。
“……這次官府抄家清田,不但要清走的財主家的田,就連佃戶的田皮也要收走,說是要給那些軍戶。”
“什麼?把田給那些丘八?連田皮一起都給他們?”
“可不是,你們想想,那些丘八自己種就行了,那還用得上咱們!”
“那,那咱們可怎麼辦啊?”
“就是啊,田皮給了那些當兵的,咱們可怎麼活啊”
“哎呀,咱們的死活,那些當官的那會在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