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0章 環球航行(第二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巴拿馬地峽!
對於巴拿馬地峽,那怕就是十七世紀的人們也不陌生。
畢竟,早一個半世紀前,歐洲人就已經“發現”了這裡。
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人巴爾沃亞登上了巴拿馬荒野中的一處陡峭的山峰,當他看到西南方一片浩瀚的大海時,禁不住欣喜若狂,因為他知道他這一瞥的分量:發現太平洋。因此他特意讓跟隨他的探險隊停在山腳下,隻身一人上山,以便獨享地理大發現的榮譽。
巴爾沃亞之後,地圖、地球儀開始標註窄窄的地峽,將南北美洲連線在一起,人們開始知道了南北美洲之間還有著盈盈一握的一塊陸地——巴拿馬地峽。
幾乎是在從雲山提出於“巴拿馬地峽”修建鐵路的當天,羅良這個大明新英格蘭總督府的書吏,就立即詢問那裡有“巴拿馬地峽”的書籍資料。儘管船長們的海圖上標註的有巴拿馬,但也就侷限於沿海,侷限於一個地名,對於巴拿馬地峽的情況,他們是一無所知的。
“也許哈佛學院的圖書館裡有。”
哈佛學院?
在前往哈佛學院時,雲山詫異問道。
“這裡居然有書院?”
書院,這可是大明殖民地的標配啊,不過在好凶鬥狠的“豫章郡”,直到現在還沒建成書院,頂多也就是隻是建了幾所縣學而已。
“不是書院,是學院,崇禎年間就建成了。不過他們建這個書院,倒不是為了培養讀書人,而是由於牧師奇缺。所以才在波士頓修建了一個專門培養牧師的學院。它是仿造劍橋建立。剛成立時叫新劍橋學院,因為是從劍橋畢業的牧師約翰·哈佛給命名的。後來,約翰·哈佛去世,他將一半遺產和大量圖書捐給學校,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慷慨。才將學校的名字改名為哈佛學院。”
在羅良解釋著這所“神父學校”時,他顯然不知道,在另一個世界上,這所學院的在世界上的名聲有多麼的顯赫,是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不過,在17世紀,所謂的“哈佛”不過只是一所培養神父的學校而已,但是這裡並不僅僅只是培養神父,畢竟,殖民地同樣也需要培養其它方面的人才,所以,在它的圖書館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書籍。
哈佛書院的圖書館裡是對外開放的,其實那怕是不開放,總督府的官員來了,他們也會對其開放。
在圖書館裡,他們很容易找到了需要的書籍,儘管數量不多,但卻有幾本書介紹巴拿馬地區,除了巴爾沃亞著作的穿越巴拿馬地峽的書籍外,甚至還找到了幾張地圖。在蒐集了一些參考書之後,羅良與雲山甚至又去請教了書院裡的一些教授。
隨後,他們就忙活了起來。
在其它的船員于波士頓享受著難得的安逸時,孫子壯、雲山以及羅良等人一直在總督府的辦公室裡,規劃著他們心中的“太平洋鐵路”。
“孫船長他們在幹什麼?”
“在羅長吏的辦公室,這幾天他們一直在那。”
他們在忙活什麼?
疑惑中,王林躍來到了羅良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就看到他們三個人伏身地一張大桌上,桌子上鋪著一張大地圖,上面滿是紅槓、藍線、圈兒、點兒,他們似乎在那裡研究著什麼。
“這裡的山勢很高,要想辦法找到峽谷,看看能不能走峽谷……”
“最關鍵的是雨林,這樣的雨林可不好走……”
王林躍並沒有打斷他們的談話,見他們沒有注意到自己,便悄無聲息的走到一旁邊。
仔細一看地圖,他頓時嚇了一跳。
“巴拿馬鐵路規劃圖!”
再仔細一看,原來地圖上標註的標記,都是標誌著哪兒該築鐵路,哪兒該建港口。
“巴拿馬鐵路!”
“總督,”
抬起頭,羅良驚訝道。
“原本想等規劃好了再向您稟報的,你看,這是我們規劃的巴拿馬鐵路,我們覺得,在巴拿馬修建鐵路勾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岸,是目前來說最便捷的方案,如果我們修通鐵路的話,從太平洋到加勒比海,就會從過去的半年,縮短到十個小時左右!”
十個小時!
甚至可能是幾個小時,總之一句話,只要在巴拿馬地峽修建一條鐵路,就可以把原本幾個月的航程縮短到幾個小時。有了這條鐵路,一切都會改變。在這個時代,這根本就是一個奇蹟,隨後羅良又指著地圖說道,
“鐵路的一頭連線著太平洋,從本土過來的移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