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3章 太平歲月 (第一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說的就是河套平原!
這片平原,曾幾何時曾是漢人鞏固北邊的前沿,再後來又成了蒙古人的牧場。再後來,建奴西逃後,這裡成了建奴莊子,李過等流寇逃到塞北後,同樣也曾在這裡墾殖。
在隨後的十幾年中,他們墾殖了數百萬畝土地,正是這裡的土地讓建奴、流寇得已經在塞北立足。
再後來,隨著建奴、流寇的接連西征,這裡的八旗農莊、流寇衛所一天天的空了下來。
不過,很快一群來自關內的明人移民,來到了這裡。
大明的移民為什麼出現在河套?
這是得益於“榆林事件解決條款”,在解決條款中,蒙古那邊除了賠償價值一百萬兩的羊毛之外,還約定“大明百姓可以自由往來蒙古經商、定居,蒙古當局理應保護,不得加以任何限制”。如此一來,大明也就獲得了前往蒙古各地的移民權。
對於河套的富足,大明這邊可以說是早就垂涎三尺了,尤其是對於陝西北部的許多百姓來說,他們有不少親人隨流寇逃到了關外,從書信中自然也知道河套的富足,相比於陝西的貧瘠,河套那地方簡直就和天堂一樣。
在官府的刻意宣傳下,也是在官府的支援下,大量陝西百姓在短時間內湧入河套墾居——他們甚至都不需要開墾田地,無論是建奴遺留的農莊,還是流寇廢棄的衛所,都有大量早就開墾好的熟地,而且還有現成的水渠,如此完好的環境,又怎麼不讓人心動。移民的到來迅速填補了當地的空白,同樣也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構成。到乾聖十王年,移民到河套等地的陝西人已經多達三十萬人,而鄂爾多斯以及河套附近的蒙古人不過萬餘。
甚至就連同鄂爾多斯大草原上,也生活著成千上萬的漢人移民,他們在那裡牧馬、放羊。
河套,到底是大明的河套,還是“蒙古”的河套,沒有人能說出一個所以然來,但是至少在名義上,這裡還是屬於“蒙古”的。
比如,在黃河岸邊與河套隔河相望的碼頭上就有“蒙古”的驛站。
所謂的驛站,其實也就是一個不大的小院子。肯定比不上雞鳴驛那樣的類似小城般的驛站。
其實,那怕就是這樣的“驛站”,那還是多爾袞進入蒙古後,用了十幾年功夫,一點點建成的。
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活著來到蒙古啊!
當鰲拜置身於這個院子裡的時候,他的心情是那個複雜啊。
當初像只“籠中鴨”一般,被送到南京,他以為等待他的會是死路一條,可不曾想,他居然活了下來。
“你有一個選擇。”
“去多爾袞那邊。”。
“是當奸細嗎?”
“你覺得呢?”
……
我覺得呢?
甚至直到現在,鰲拜都想不通,為什麼那個明國錦衣衛的指揮使會選擇他,那邊大明朝可是把他被俘虜的訊息都捅到報紙上了。
這麼到多爾袞那邊,可不是去送死嗎?
這可真是去送死啊!
送死……要是他拒絕送死的話,都不用等他去送死,估計現在就已經被凌遲了。
就像佟國器那小子一樣,可不就被千刀萬剮了。
哎,大明朝……可真狠啊!
想著那些個被凌遲的王爺、大人們,鰲拜的心裡不禁有些慶幸,慶幸自己還活著。
能活下來可真不容易啊!
不就是給大明朝賣命嗎?
等到了多爾袞那邊,得他用自己,才有可能給大明朝通風報信吧,可要是萬一不用呢?
“叔父,咱們什麼時候,才能到盛京城?”
說話的青年是佟世章,佟國器的小兒子,其實,鰲拜都知道他不是,不過這並不打緊,到時候,他只需要告訴多爾袞這小子是佟世章就行,至於接下來會怎麼樣,那就不是他鰲拜所能左右的了。
“世章啊,聽人家說,這還有幾千裡呢,咱們明個就到新安城了,到時候,你可得小心些。”
興許是在船上被捆了那麼多,鰲拜早就沒有了當年的精氣,現在的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活著,活著就好。
“我知道。”
佟世章笑道:
“聽說到盛京城一路上要經過大漠戈壁。一路上風沙兇險,千里大漠、千里戈壁,這睿王爺他們能一路西征到西域可真不容易啊!”
大漠、戈壁,對於這一切鰲拜並不陌生,畢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