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1章 西班牙是塊大肥肉(第一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國人又到到南方放安界碑了!他們又去佔咱們西班牙人的便宜去了。
當阿方索少尉把這件事向哥倫布中尉報告時,哥倫布中尉自然是勃然大怒的咆哮道。
“該死的中國人,他們難道不知道我過來和他們談判,就是為了阻止他們的這樣愚蠢的舉動嗎?他是希望我們發動戰爭嗎?”
“當然不是!”
面對勃然大怒的的哥倫布中尉,面對他的抗議,李德康正色道。
“大明是愛好和平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大明會為了和平犧牲自己的利益。”
“犧牲自己的利益?先生,你們佔領的是西班牙的航海家們發現的土地!”
哥倫布大聲抗議道。
“是我們發現了那些土地!”
“你們只是在地圖上標註了那裡而已,哥倫布中尉!”
李德康隨口答道。
“發現?我們“發現”呂宋發現的更早,按照你的說法,那麼也許我們應該討論一下呂宋的歸屬問題!”
呃!
瞬間,哥倫布變成了啞巴。
呂宋,應該叫菲律賓,一直以來都是西班牙與大明之間最大的隱患,大明一直試圖透過談判解決“呂宋問題”,但是談判的進展不大。
畢竟,對於新西班牙總督區而言,菲律賓是一個流淌著白銀的奶牛。
在建制上,菲律賓殖民地屬於新西班牙總督區,從16世紀中期西班牙航海家開闢了太平河的黑水航線大帆船航線起,西班牙就一直試圖在菲律賓獲取豐厚的利益。
他們原本以為能夠從菲律賓群島掠奪大量的珍貴香料和金銀,但在耗費九牛二虎之力之後才發現,原來整個菲律賓根本就不盛產香料,金銀等貴重金屬的產量也很少。
無論西班牙人如何在菲律賓群島橫徵暴斂,也不足以維持其在當地的殖民統治,說得通俗一點,西班牙費盡力氣建立的殖民地不過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因此要維持對菲律賓群島的殖民統治,殖民地當局就需要從新西班牙獲取大量的財富支援,以供給其在當地的行政和軍事開支。
為了緩解財政赤字,菲律賓殖民當局在屢經嘗試後,將明朝的生絲和絲織品等物運到墨西哥,從而收穫了大量的利潤。
一艘大帆船通常載運生絲多達1萬多包,絲織品1000多箱,西班牙利用大帆船貿易的壟斷,將明朝所產的絲綢運往美洲和歐洲,獲取鉅額利潤,進而維持了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
而大帆船在返航時,則將新西班牙的白銀帶回了菲律賓,並用這些白銀與明朝商人進行交易。
菲律賓的“大帆船貿易”給大明帶來了大量的白銀,甚至可以說,正是“大帆船貿易”讓白銀成為大明的流通貨幣。這也是為什麼大明不願意在菲律賓問題上,與西班牙撕破臉的原因——停止貿易,大明的損失更大。
不過,隨著豫章郡的建立,一切都在發生改變,大明飛剪船將大量的絲織品帶到了北美,相對廉價的大明商品吸引了大量新西班牙中間商的到來,太平洋“大帆船貿易”被打破了。
沒有“大帆船貿易”的支撐,菲律賓殖民地立即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對財力上的困窘,西班牙放棄菲律賓,放棄馬尼拉,不過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叫不戰而曲人之兵。
當哥倫布叫嚷著“誰發現誰擁有時”,李德康自然選擇了呂宋作為回應,說到發現呂宋,誰有大明進入呂宋進入的早,就是不說鄭和下西洋了,再往前推上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大明的“航海家”就已經到達了呂宋。
按照“誰發現誰擁有”的原則,呂宋當然是“自古以來的地方”。
哥倫布當然不可能代表新西班牙總督,承認大明對呂宋的權力。當然他也不知道。相比於呂宋,豫章對於大明更重要。
畢竟,這裡可以整個大陸啊。至於呂宋,反正就在自己的家門口,想跑也跑不掉呀。想收回來,無非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在他變成啞巴時,李德康笑道。
“我們尊重西班牙對許多地區的佔有,但是我想這種尊重是建立在,西班牙是否建立了在那一地區統治的基礎上,而不是指著地圖說——這是我們的,問題是,地圖……只要願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地圖上標註,就像法國人可以把新法蘭西一直畫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廣大地區一樣,可那僅僅只是標註而已。”
在李德康提到新法蘭西把地圖畫到劃到密西西比河流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