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5章 我大清的先進經驗(第一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曾經的楚王府正門外面,這個平常很少有人駐足的地方,此時卻一字排開立起了十多個木籠。
這些木籠裡面都囚著衣寇散亂的犯人,他們的臉色難看,不時的哭喊著,而在籠子邊還有寫著他們身份的招牌掛在那:湖廣巡撫王聚奎,承天巡撫王揚基,除了這兩位巡撫之外,還有十幾名官員的……
十八籠子就這麼一字排開,身份最低的也是一個知縣——這些人都是棄職逃跑的官員。而現在,他們都被吊在這木籠裡頭,有不少已經出氣多進氣少,眼見著就快要斷氣了。
“德世子,你……居心叵測,我堂堂朝、朝廷命官,你,你居然無詔而殺,蒼天啊,你睜睜眼吧,看看這逆臣賊子……”
被吊在站籠裡的王揚基不時的罵著,儘管他罵的歡,可是雙腳卻在籠子裡不斷的尋找著立足點,可即便是他儘量伸直腳可是大拇指尖也夠不到木籠的底部。
當他們受刑的時候,附近不少百姓在那裡圍觀著,兩個巡撫大人被關在站籠裡,這可是從未有過的大場面啊!將來說給子孫們聽,那也是長臉的新鮮事!
“瞧著沒有,兩個巡撫被關進站籠裡了!”
一個秀才模樣的讀書人,唯恐他人不知道什麼是站籠,又主動解釋道。
“站籠這種刑罰始於枷刑,又稱“立枷”,別看是枷刑,可“立枷”這玩意要命啊。這“枷刑”是在犯人肩膀上戴枷,“站籠”則是除了戴枷外,還要犯人直立地站在木籠裡,頭露出籠外,腳下墊著磚頭數塊,根據犯人罪行的輕重,來決定抽調磚塊的數量。磚頭抽掉後,犯人腳下懸空,全部的體重都由脖子來承擔。”
秀才一邊解釋,一邊說道。
“你看他們都墊了兩塊磚,最少有七尺,腳尖也夠不著地啊!哎喲,你們不知道,這刑要人命啊,比打板子還厲害,這砍頭吧得上報刑部,可站籠不用,就是死了,那也是你自己倒黴,對,就是倒黴,大將軍這招可真高啊……”
秀才感嘆之餘,也忍不住摸了下自己的脖子,這罪受的,真是生不如死啊!
可實際上,他們根本就活不了幾天,甚至就連籠外站著的人,也能感受到籠子裡那些曾經的老爺們的那種痛苦,或許圍觀者只是感受到害怕,但是對於受刑者來說卻是無比絕望的。
就像只剩下半口氣的王聚奎一樣,他現在就是想死死不了,只能任由脖子以下身體的體重將脖子向下牽拉,他的意識正在一點點的模樣。
至於剛開始的時候還能罵上幾句的王揚基,不過只是會會,就堅持不住了,慢慢他的脖頸變得疲勞起來,承受不住全身的重量,呼吸極其不暢的他最後慢慢地斃命。
站籠裡的人很難有熬過三天的。死者甚至都看不到傷痕,面部卻是極其地扭曲痛苦。比起來,砍頭反倒是痛苦最小的。
當站籠裡的這些官員們的性命一點點的流逝時,籠子外面裡三層外三層圍著的老百姓們,無不用恐懼,但卻又摻雜著好奇、嘲笑、戲謔的眼光,打量著這些人……
“大將軍,又捕到一個棄印逃跑的知縣。”
“關站籠裡,站夠五天,能活下來,就放他們一條生路!”
朱國強冷冰冰的說道。
“大將軍,這……會不會太狠了一些,還不如一刀痛快些。”
笑呵呵的看著萬壽祺,朱國強並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反問道。
“一刀痛快,可解恨嗎?能威懾他人嗎?”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治家是如此,治國同樣也是如此。
君父、君父,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可有時候當爹的溺愛子女,大明待官員實在是太過寬縱、太過溺愛了。但是,朱國強卻是一個傳統的人——他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當然更相信“不打不成材”,所以,他相信棍棒底下出忠臣!
接連反問之後,朱國強又說道。
“他們說,我不請旨殺他們,他們不服氣,好吧,我不殺,就站到木籠裡吧,現在,我在武昌,只給幾十個棄職逃跑的官員準備了幾十個站籠,可要是將來……”
頓了頓,朱國強長嘆道。
“到了南京,恐怕要準備上千個站籠……”
儘管世子爺的話聲不大,可是萬壽祺仍然被驚呆了,他驚愕的看著世子爺,心頭不由一寒。
上千上站籠!
大將軍這是準備幹什麼?
難不成要殺盡天下的官員嗎?
“我不是一個嗜殺的人,但需要殺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