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小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農家小媳婦,納蘭小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熟識,那稱呼便沒改口。說起話來更不客氣,只差直接說明只有小鄭氏才愛幹躲懶的事兒。
小鄭氏被說得臉上紅一陣,青一陣,自覺沒趣,趕緊躲到房中去。
後面這些日子,李大郎盡所能的避開與鄭巧兒接觸,他既然有心躲,鄭巧兒當然就找不到機會接近。
其實李大郎還奇怪呢,按理說他有妻有子,年紀也比鄭巧兒大上很多,她怎麼就對自己有意思了呢?實在稀奇。
男人一旦不用下半身思考後,腦子就恢復正常了。
鄭巧兒一家去年遭受大災,她家的土地處在的位置不好,旱得幾乎顆粒無收,家中最小的兩歲妹妹還因為生病夭折,日子簡直要過不下去,這沒辦法,才到處給人做散工賺點錢買糧食。農忙時,想著李家肯定會請人,李家屬於比較厚道人家,加上兩家多少沾親帶故,肯定不會太刻薄,這才一早上門。
鄭巧兒今年芳齡十五,到這年紀尚未定親,最主要便是鄭家想給閨女找個殷實的夫家,這無可厚非,可是李大郎想不通的便是,據他幾日靜觀鄭巧兒的行事,發現對方竟然是有意識的引誘著自家幾個兄弟。
可家裡兄弟四個,俱都成了親呀!實是不理解她到底想幹嘛呢?若是自家有個兄弟沒成親,她這行為倒是很可以理解。
其實有啥不能理解?不過是為一口飯吃而已。李家良田幾十畝,又開著鋪子,日子怎麼都好過尋常人,別人吃糠咽菜,他家還能隔開幾日有一頓肉食。自打來到李家,鄭巧兒便不想回去了。她爹孃都不是能耐得人,給她找的婆家也不過是半斤八兩,就是殷實,能殷實過李家嗎?
肯定不能。因此,鄭巧兒那日被小鄭氏隨意提點幾句,她就動了心思。
李大郎瞧出對方心思不純,那態度與之前就來了個大變。他自己是沒著了道,還不忘提醒底下幾個弟弟注意分寸,畢竟人可是一黃花大姑娘呢,怎麼說也是姑娘家吃虧,若是到時候鬧出事兒來,理虧的是李家呀。
一連幾天,李大郎逮著機會,還抽空到下西村看望媳婦孩子,所謂遠香近臭,成婚後便沒再分開那麼久自然很難生出思念之情,李大郎獨守空房,身邊沒媳婦噓寒問暖,那可是一閒下來,就開始念著媳婦孩子了。
李大郎每天輾轉反側念念不忘著媳婦,何元慧在孃家的日子過得不可謂不逍遙自在。她在自己孃家,沒人跟她耍小心眼,更沒那些斤斤計較的齷齪事,簡直快要樂不思蜀了。
因為太過自在,大把時間空閒著,何元慧還琢磨著趁臨近幾個村落趕集時,要弄點小吃食去賣賣呢。她嫁到李家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更是深切的明白,做買*老老實實種田地賺錢多了。
大良鎮下轄了百來個村子,日常購買所需物品,除了去縣城買,臨近十幾個村莊間每隔開七日固定會有一次大集市,每次集市時,便會有小商販運來各式貨物做買賣,另外也有村民挑了土物去賣,場面十分熱鬧。
何元慧磨刀霍霍著想弄點小吃食去賣,在選擇什麼時,她原本是要弄茶葉蛋,熬煮時沒弄出好吃的口味,加上必須要帶一個小爐子去集市,還需要炭火保持茶葉蛋的溫度,實在不便利,最後聽得張惜花的建議,只弄了一籃子蒸米糕,還有一籃子油炸餈粑。
兩樣在家裡做好,裝進籃子裡,用白布蓋上,提著去集市非常輕鬆。何元慧帶著何元元一道去,最後兩姐妹十分開心的回到家裡。
既然嫁出去,何元慧自己掏了錢買原料,並不花費家裡的一分一厘。賣完東西后刨去成本細數一下,賺了有二十一文錢,何元慧當即給了妹妹五文錢辛苦費,把何元元樂得只管咧開嘴角傻笑,要知道何曾氏給的零花錢也就這麼點數啊,還得過很久才有的給呢。何元元當即就掰著手指算著下次大集市是什麼日子,迫不及待的盼著快點來。
姐妹兩個嚐到甜頭還沒開始大幹一場,李大郎突然跑來要接何元慧母子三人家去。說是家裡出了事情,必須要她回去管著家務。
什麼事情?就是鄭巧兒與李二郎出事了,李二郎吵著要休妻,要給鄭巧兒一個名分,氣的李婆子都病倒了,小鄭氏一哭二鬧三上吊,三房兩口子必須要看鋪子沒辦法回家,四房剛成婚不久頂不起事,李大郎只好將裝病躲懶的媳婦喊回家。
此時張惜花剛出月子,說起來,何元慧母子三人已經在孃家住了近一個月,也是時候該回去了。
何元慧收拾行李時,心裡嘲弄的一笑:終日打雁,終被雁啄呀。
她就知道早晚要出點事。鄭巧兒在李家的行事,男人們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