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看見,丟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劇,主人公是一個最終明白“人的強大不是征服了什麼,而是承受了什麼”的孩子。他說:“要透過行為來學習,不是說話,說話是抽象的,不侵人他們的感受,但用行為去學習,更直接。”
“但你覺得他們能理解嗎?”
“可能頭腦想不到,但他們的頭腦中都存在,他們已經接受了,沒理解,但大了,他們會回憶,會理解。”
盧安克說:“文明,就是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做什麼。”
那個黑臉的小皮孩,只有待在盧安克懷裡的時候,才能一待十兒分鐘,像只小熊一樣窩著不動。即使別人挑釁他,他也能暫時不還手。他陪著這些孩子長大,現在他們已經六年級,就要離開這所學校了。這些小孩子,一人一句寫下他們的歌片語成一首歌,“我孤獨站在,這冰冷的窗外……”“好漢不需要面子……”大家在鋼琴上亂彈個旋律,盧安克把這些記下來拼在一起,他說,“創造本來就是亂來。”
這個最皮的孩子忽然說:“要不要聽我的?”
他說出的歌同讓我大吃一驚,我捉住他胳膊:“你再說一遍。”
“我們都不完美/但我願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我問:“你為誰寫的?”
他指著盧安克“他。”
做這期節目時,我和老範一反常態,只談技術與結構問題,不談任何內心的事。後來看她文章我才知道,她也在這過程中無數次地問自己:“我自問我為什麼心裡總是這麼急呢,做節目的時候急,沒節目做也急,不被理解急,理解了之後也急,改變不了別人急,改變了也急。為什麼我心裡,總有那麼多的放不下,那麼多的焦慮呢?”
我問過盧安克:“你寫過,中國農村和城市的人,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太著急了。怎麼叫‘太著急了’?”
盧安克說:“來不及打好基礎,就要看見成果。”
我說:“會有人覺得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