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中國社會的一千個細節,溫暖寒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卻有著集體所有制的意味。

〓做賓語的“我們”

“我們”做賓語的時候,具有更強的指示性。不僅主語而且謂語都指向了這個賓語。

三、稱呼(3)

如:城管老是這樣,還讓不讓“我們”活了。“我們”給出了一個被城管驅來趕去的圈子。在這個語境之內的、在這個語場之中的,都是“我們”的人。

再如:長征教育“我們”,要像小崔那樣開始新的長征。“我們”顯然就是新長征路上游山玩水連搖帶滾的一代人。

即使這樣,做賓語的“我們”還是分虛、實的。

實的時候,是出於團結的目的,彼此照應出庭作證啥的,人多力量大。

虛的時候,就是要搞個統一戰線。

2〓做虛詞的“我們”

做虛主語、虛賓語和虛定語的“我們”更進一步演化,就是虛詞了。

虛詞“我們”根本是為了語氣更順、語意更豐滿才加上去的,不表示任何實際意思。這也是虛詞的一般特徵。

以做主語(這種情況最多)為例:

“我們”知道,太陽每天都要升起……

“我們”應該遵守出國旅遊的文明規範……

……

3〓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個子在那兒大喊:誰敢跟我叫板?

這時一個壯漢從人叢中立出來道,我!

那小個子疾步到了壯漢跟前,嚷:誰敢跟我們叫板!

大李、小李和老李——稱呼的變遷

中國人現在的名字已經很簡化了,和簡化字一樣。經常是兩三個字,最近才有四個字的。叫兩個字的,重名的就很多,也很容易。還缺少稱呼上的變化,不能只叫名不帶姓,這樣只有一個字了很不習慣。於是只得姓名一起,又有正式、生分之嫌。三個字的略好些,但還是在稱呼上有為難的地方,就是隻叫名顯得過分親近或有套近乎之嫌。

曾有一部電影叫《大李、小李和老李》,講述了一些已經記不起來的喜劇情節。但有一個情節還是歷歷在目,就是三個主人公(即大李、小李和老李)因為都姓李而有的張冠李戴。

我們到底該怎麼稱呼一個人呢?從大李、小李和老李的這個稱呼就能看出來一些端倪,就是要以這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妻心亂

愛偷懶的牛

發個微信給神仙

一杯黑茶

我能聽見直男室友的心聲

星期十

菟絲美人他身嬌體弱[無限]

黃玫瑰與貓

重生之名媛再嫁

夏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