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價值連城,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竹簡中盧生記載了秦始皇的春秋雙寶和氏璧以及隨侯珠的過程,這部分和史書記載出入不大。
但竹簡中提及和氏璧和隨侯珠並非僅僅是貴重珍寶那麼簡單,秦始皇千方百計不惜一切,甚至全憑一己之力征戰六國也要將其佔為己有。
秦始皇心想事成獨享雙寶之後,卻將雙寶分三處地方藏匿。
“隨侯珠被秦始皇藏於驪山皇陵之中。”封承娓娓道來。
“秦始皇得到的隨侯珠是假的,真正的隨侯珠一直都在姬渠的手裡,看起來秦始皇還真是可悲,費盡心思得到春秋雙寶,結果不是被李代桃僵,就是被中飽私囊。”田雞幸災樂禍笑了笑。
“和氏璧和文史中的記載有出入,和氏璧並非是一整塊玉璧,而是由左右兩塊對稱的玉環組成,你們手裡拿著的就是其中之一。”封承說。
“上一次讓知秋幫忙翻譯從姬渠墓中帶回的金文,上面也記載春秋雙寶並非單獨存在,需要珠聯璧合方能發揮神奇的作用,看著玉環中間有半圓缺口,看來剛好可以和姬渠留下的金文相互佐證。”我點點頭說。
封承繼續告訴我們,盧生受命監督秘密修建地下祭壇,那那處祭壇祭祀的是誰在竹簡裡並未提及,但祭壇另外一個作用便是藏匿其中一半和氏璧。
盧生心知肚明,一旦祭壇完工之日便是他的死期,他會隨著祭壇的秘密一起被埋葬,盧生自知難逃一死,便鋌而走險帶走和氏璧隱姓埋名遠走他鄉。
可帶走的畢竟是天下共寶和氏璧,盧生還是希望後世子孫能得到,便留下線索希望後代能發現其中秘密。
“和氏璧一個有兩塊,那另一塊在什麼地方?”田雞財迷心竅笑的燦爛。
“另一塊秦始皇交由候公負責藏匿,具體位置盧生也不得而知。”
“候公又是誰?”我問。
“平日叫你多看書,你充耳不聞。”封承搖頭嘆息滿臉失望。“候公和盧生一樣,都是秦朝方士,不過文史中盧生因為焚書坑儒因此盡人皆知,雖然候公沒有盧生傳聞那麼多,可事實上這二人在當時都是炙手可熱的名士,即便秦始皇都要禮賢下士。”
“候公也是方士?”我恍然大悟的點點頭,然後不由自主笑出聲。“秦皇是不是真好這一口,好歹這麼重要的寶貝居然放心交給兩個裝神弄鬼的人藏匿。”
“既然知道了名字就好辦了,至少也有追查的方向。”宮爵說。
“如果另一塊和氏璧交給了候公,那恐怕想要找回來就沒那麼容易。”封承默默搖頭。
“為什麼?”田雞問。
“徐福這個人想必你們應該有所耳聞吧?”封承反問。
我們點點頭,說到徐福就簡單多了,為秦始皇東渡求仙藥的人,後來再沒返回因此傳說頗多。
“其實在徐福東渡之前,候公已經為秦始皇出東海找尋過仙山,算起來候公才是第一個為求仙藥東渡的人,不過候公出東海後,自此再沒下文。”封承如數家珍好像什麼都知道。“這才有了後面徐福東渡的事。”
“盧生被派往青木川修建地下祭壇,目的是為了藏匿和氏璧,難道候公東渡求仙也和盧生一樣,不過是掩人耳目藏另一塊和氏璧。”宮爵說。
“有這個可能,想必候公也知道難逃一死,所以一去不返。”我點點頭神情焦慮。“可是這樣的話,另一塊和氏璧的下落也隨之中斷。”
“候公在東渡之前曾在遼東,奉秦始皇之命常駐十年之久,看樣子我要去遼東走一趟,看看能不能查探出些訊息。”封承說。
宮爵拿起牛角盒子翻來覆去檢視,樣子有些疑惑。
“你在找什麼?”田雞問。
“你們還記不記得,我們在青木川地下祭壇中找到青銅龍馬,你們在澡堂落入水中時,龍馬裡機關被觸發,在裡面藏有一卷絲錦。”
我點頭記起來,絲錦上有斷斷續續的線條和不規則的圖案,還有殘缺無法分辨的文字,為了以防萬一,絲錦已經被我毀掉,但上面的東西我記得一清二楚。
“上次我們被金主帶去時,金主說那絲錦有兩部分,我還以為另一部分也被盧生帶走。”宮爵放下被檢查過的牛骨盒子。“看來另一部分並在地下祭壇。”
“根據絲錦上的內容,好像應該是一張地圖,秦始皇把其中一份與和氏璧藏在青木川,想必另一部分應該交給了候公。”我深思熟慮對他們說。“盧生和候公,一個在青木川,一個在遼東,這兩個人永遠也沒機會見面,這樣絲錦上的秘密他們也不可能知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