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瘸子,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祭壇的事。”
葉知秋重新坐下認真的說,青木川地下的遺蹟規模不小,從之前清理出來的文物推斷出修建年代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至於為什麼修建原因還不清楚。
葉知秋翻查過文獻,記載中秦始皇並沒有在青木川大興土木,葉知秋查閱了很多資料,終於找到一些文字的記載,秦軍將軍孔信奉秦始皇之命率大軍監督民夫在青木川修建過道路。
“青木川並非是邊陲重鎮,而且其地理位置並不重要,好端端在青木川修什麼路?”我眉頭一皺疑惑不解。
“這段時間我在青木川調查過,並沒有秦道的遺蹟,不過記載當時修路的民夫多達萬人,所以我推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藉著修路的掩飾修建了青木川的地下祭壇。”
“咸陽到青木川距離遙遠,秦始皇大老遠派這麼多民夫修地下祭壇,而且還要掩人耳目。”田雞也一臉遲疑。“祭壇裡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那個開啟崑崙金闕機關的青銅龍馬,就為一個青銅龍馬大費周章……這說不過去啊。”
“你別不說話啊。”我看宮爵在旁邊閉目養神,估計還沒氣過。“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也說說你想法。”
“青銅龍馬中還有一張我們到現在沒有解開的紙,而且玉匣中還有一處空白的凹槽,裡面曾經放過什麼東西,但我們發現的時候卻不見了。”宮爵睜開眼睛都不正眼瞧葉知秋,對我說。“青銅龍馬是開啟崑崙金闕機關的金鑰,卻出現在秦始皇的祭壇中,這東西是怎麼到秦始皇手裡的就不得而知,大膽點推測,指不定秦始皇也知道崑崙金闕的存在。”
我點點頭,思路慢慢有些清晰,玉匣中青銅龍馬還在,另一樣東西卻不翼而飛,秦始皇大老遠把這個玉匣藏匿在青木川,可見並不想秘密被人知曉,也能看出這玉匣中的東西非同小可,而且遺失的那樣東西恐怕更加重要。
至於青銅龍馬中的那張殘缺紙條,金主說這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要得到另一部分才能破解上面的內容,由此可見金主是知道這紙條的來歷,不過他並沒有打算告訴我們。
但不管怎麼說,青木川祭壇裡面的東西一定和月宮九龍舫有關,那張紙條上的內容如今被我記在腦子裡,就如同一張護身符,我一天不說出紙上的內容,金主也不敢把我們怎麼樣。
“還有一件讓你們更想不到的事。”葉知秋繼續說下去。“孔信率領秦軍監督民夫修建,但文獻中記載,秦始皇似乎對這處地方特別看重,還派了盧生親自督查。”
“盧生是誰?”我們問。
葉知秋告訴我們,盧生是秦朝著名方士,野史中記載秦始皇修長城和焚書坑儒,這兩樁事始作俑者,都是這個叫盧生的人,不過真正讓盧生有名的是他上書秦始皇,稱海中有三神山,秦始皇信以為真,派他帶領三千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求仙山,這就是後世所說,秦始皇東海求仙的始末。
“青木川的地下祭壇為什麼要讓一個方士監工?”聽完我一頭霧水。
“巧合的是,盧生後來逃離秦始皇身邊,不知下落,而時間剛好和修建青木川吻合,因此我推斷,盧生在監督修建完青木川地下祭壇後就銷聲斂跡藏了起來。”
“這個可以理解,秦始皇既然大費周章想要掩人耳目,參與修建的人自然是不會留下活口……”田雞說到一半停住。“你們說會不會是盧生帶走了玉匣裡面的東西。”
我和宮爵對視一眼,的確有這樣的可能,他是監工當然知道祭壇中所有的秘密,可如果是這樣的話,被兩千年前的人帶走的東西,恐怕很難再找回來。
“青木川的事我就瞭解到這麼多。”葉知秋指著桌上的皮脂說。“這東西我找人化驗過,年代極其久遠,距今大約四千年,按年代推算應該是夏朝時期。”
“夏朝!”我細細思索了半天,就是說崑崙金闕中五口冰棺中的死人,是在夏朝的時候爬出來的。
“夏禹!崑崙金闕中有河圖洛書,大禹去過崑崙山,並且在龜背上看見洛書,參悟其中的精奧治理大水。”宮爵猛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時間對的上,大禹很可能是第一個到達崑崙金闕的人,可……可冰宮中的死人為什麼會爬出來呢?”
“剩下的事就該你們自己想了。”葉知秋收拾好東西要趕回去。
我再三叮囑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月宮九龍舫的事告訴任何人:“你爹就你一個閨女,你要是出了什麼事,我真不知道他會變成什麼樣,你不為你自己,也為他想想,這些年掌櫃不容易。”
“知道了,你現在怎麼這麼婆婆媽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