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洛書,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青銅龍馬是在刻有羽龍圖案的地底祭壇找到的,羽龍是月宮九龍舫的標誌,這座崑崙金闕和月宮九龍舫又有什麼關係?
我還在試圖想明白這些事之間的關聯,可腦子裡越來越迷糊,宮爵說這冰宮中的秘密恐怕只有到了金闕才能知道,田雞也點頭說時間不早先穿過水池再說。
韓晉為了確保安全,讓人先從烏龜走過去,看那人安全的到達對面之後,韓晉才讓我們過去,不是韓晉有多在乎我們安危,估計在他心裡,只要我們安全,他才會安全,這也應該是金主對他的交代。
我們走上烏龜通道,這冰雕的烏龜活靈活現,上面的龜紋雕刻的細緻精湛栩栩如生,走到中間我看見龜背上,除了龜紋之外還有其他的圖案。
在龜背最中間有五顆白色的點,由十字刻紋連線,其上是九顆白色的點,呈現一字型排列,中間同樣用刻紋連線,最下面是一個單獨的白點。
“九、五、一……”田雞數了數疑惑不解。“這些白點是什麼意思?”
我再看看其他地方,在龜背上這樣的圖形按照四方形分佈,在四角的圓點為黑色,其餘都是白色,我越看越驚訝,站在原地轉了一圈。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我驚訝的說不出話。
“你在說什麼?”田雞茫然的問。
“洛書?!”韓晉眉頭一皺,從對岸走了回來,低頭看了一圈,第一次看見他也會驚訝。
這裡圖形的排列的確是傳說中的洛書,這是陰陽五行術數之源。
傳說中有神龜龜甲上刻有此圖象,浮出水面由一位聖人得到,因此被稱之龜書。
“這個我知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聽我家老頭子說起過,相傳大禹時,有神龜浮出背馱洛書,獻給大禹,他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治理社會。”田雞說。
“可那僅僅是傳說而已啊。”宮爵一臉驚詫。
“傳說大禹得到神龜背上的洛書……”我看著地上龜紋上的圖案。“這……這不是傳說,這是真實存在的!”
“大禹到過這裡!”田雞眼睛一亮。“難道……這崑崙金闕是大禹修建的?!”
“不對,傳說大禹在龜背上發現了洛書,說明大禹到此之前,崑崙金闕已經存在,大禹是夏朝時期的人,就是說崑崙金闕建造的時間更加久遠。”我說。
“大禹不是治水嗎,怎麼會出現在崑崙山中?”韓晉都有些好奇。
很慶幸封承逼我看的那些書現在終於有用,在古籍中指出河出崑崙,而夏禹又導河積石。
“淮南子一書中有提及,禹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掘崑崙墟以下地。”我冥思苦想終於記起書裡的原話。“意思是說大禹治水到了崑崙山。”
而且這並非是無從考證,我從小被逼著熟讀全國縣誌,在《西寧府續志》中曾有記載。
禹貢,導河積石,考其地在今西寧。
西寧的地理位置距離崑崙山並不遠,足以說明大禹真到過崑崙山。
宮爵揉了揉下巴,蹙眉不語,好半天才搖頭說,文史中對大禹治水是有記載,一般來說治理的應該是長江和黃河兩條流域的洪泛,可這些洪災區域都遠離崑崙山脈,大禹治水為什麼會到人跡罕至的崑崙山?
“這個,就有點玄乎了,我在古籍中看到過,原話是:禹學於西王母國……”我一邊回想一邊說。“意思是說大禹見西王母,在其幫助下學得治理洪水的辦法。”
“西王母?”田雞一臉驚訝。“那是神仙啊,你的意思是大禹見到神仙了?”
宮爵也詫異的看著我說:“雖然是有些玄乎,不過也有關聯,西王母是傳說中的女神,住在崑崙山的瑤池,山海經中稱崑崙山在西方,又叫西崑崙,故稱西王母。”
“那這樣說起來,大禹到崑崙找西王母,然後西王母把洛書給了大禹……”田雞撓了撓頭一臉愕然。“難道這崑崙金闕是西王母修建的?”
我雙手揉了揉臉,我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冰宮越來越有意思,從一開始我就很詫異,什麼人能修建工程如此浩大的冰宮,如果是神……
“別胡思亂想,真是神的話何必還弄什麼機關,咱們這些凡人又怎麼能到這裡。”我重重嘆口氣拍拍田雞肩頭,不讓他引導我亂想。
“如果不是神仙,那又是誰把洛書留在這裡?”宮爵居然也鑽牛角尖。
“想知道還不簡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