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九章 黃河古道,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他人都緊張看向我,朱七最為激動嘴邊的煙桿都耷拉下來,我指了指絹布上的河道:“國君的墓就在虢國的疆域之內。”

“疆域之內?!”朱七聽完大吃一驚,然後茫然的搖搖頭。“捫心自問探墓的本事我還算是拿得出手,得到這張絹布之後,所有可能下葬的地方我都探查過,如果在虢國境內的話,我怎麼也該有所發現才對。”

“七爺,不是您探墓本事的問題,是您壓根就沒探過陵墓的位置。”我淡淡一笑回答。

“還有我沒探過的地方?”朱七眉頭一皺想了半天還是搖頭。“這關係到朱家先祖的遺訓,我斷然不會有所偏差,按照西周的葬制,但凡是可以下葬的地方,我一處不落啊。”

“七爺,不是您有所遺漏,而是陵墓的位置您根本接觸不到。”

“到底在什麼地方?”

“葬河水!”我指了指絹布上的河道。“真正的意思,虢國國君墓在黃河之底!”

……

我話音一落,房間裡所有人目瞪口呆,朱七嘴邊的煙桿都掉到地上,相互之間面面相覷對視,應悔元好半天才說出話來:“國君的陵墓在黃河之底?這,這怎麼可能?”

“朝歌,你這個推斷恐怕有待商榷,要知道黃河歷來氾濫至今都無法根治,在當時的情況下,以虢國的人力和物力根本駕馭不了黃河,又怎麼能把陵墓修建在黃河之底。”田婉清說。

“是啊,我看也沒有這個可能,如果你所說的成立,首先得讓黃河斷流,勢必就要在上游修建大壩,從而才有可能在下游某地修建陵墓,理論上的確是有可能成立的。”薛心柔指著地圖上黃河的河道說。“但是,一座君王級別的陵墓,少說也得修建五六年吧,即便能在黃河上游修建大壩,可蓄水也不能超過這麼長時間不排洪啊。”

“別說蓄水五六年了,你沒聽過天下黃河不橋這句話啊,黃河水流湍急,架設橋樑非常困難,古時生產力落後,不橋是不可使之成橋的意思。”葉知秋也對我搖頭說。“橋都無法架設,又怎麼可能在上游築壩。”

“再說,修建陵墓最忌憚的就是水,挖掘的墓室一旦有水滲透,勢必會導致土層塌陷,陵墓即便能完成,埋葬在裡面也不會牢固,早晚都會坍塌。”應悔元看著我鄭重其事說。“而且西周時期墓葬都採土木架構,就算墓室封頂,河道只要恢復,在黃河之底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以當時的建築技術是絕對無法承受的。”

“在堅固的墓室相信會在瞬間坍塌!”田婉清不假思索說。

“對,你們說的這些我當然清楚,莫要說是兩千年前的虢國,即便是現在,想要在黃河之底修建陵墓也難於登天。”我淡淡一笑聲音很堅定。“但是,其他人不行,可虢國國君卻能做到。”

“為什麼?”朱七問。

我指著現在地圖上消失的河道回答:“你們為什麼不想想,在兩千年前這裡本來應該是黃河的河道,為什麼現在去沒有了嗎?”

田婉清低頭去看,很快抬頭說:“在虢國古墓被發現後,考古隊專門研究過這條河道,消失的原因是當時的周王對黃河改道……”

田婉清突然愣住,我看她表情就知道多半是想到這其中的奧秘,黃河頻繁的災害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載的不計其數,因河水渾濁即有濁河之稱。

泥沙一直有增無減,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積在下游河床上,日積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約束,時久形成懸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輕則漫口決溢,重則河道改徙。

河流決口後放棄原來河床而另循新道稱為改道,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最早能追溯到大禹時期,當時治理洪水採用的方法便是疏通。

而關於黃河第一次改道的記載就是周王,地點正是當時的虢國境內,為了防止黃河氾濫,周王對黃河實施了改道工程,參與這個工程的就是虢國。

“這就是為什麼在虢國的境內會出現一條被荒廢的河道,當時的虢國國君反其道而行之,黃河改道之後,國君便直接把陵墓修建在舊河道之中。”我點點頭繼續對其他人說。“要改道黃河工程一定極其浩大,在舊河道上修建陵墓自然不會被注意,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是工程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虢國國君墓一直沒有被發現的原因。”

“虢公崩,葬河水……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我尋遍虢國境內,怎麼也找不到國君墓的蛛絲馬跡,我哪兒會想到會把陵墓修建河床之下。”朱七恍然大悟。

“既然知道了地方,那還不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