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八章 神域,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寧府續志》中曾有記載。
禹貢,導河積石,考其地在今西寧。
西寧的地理位置距離崑崙山並不遠,足以說明大禹真到過崑崙山。
“在崑崙金闕的時候,我就沒想明白大禹到崑崙的原因,因為文史中對大禹治水是有記載,一般來說治理的應該是長江和黃河兩條流域的洪泛,可這些洪災區域都遠離崑崙山脈,大禹治水為什麼會到人跡罕至的崑崙山?”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夏禹之後,還有另一個人到過崑崙金闕,相信說到穆天子,應該沒有人會陌生吧。”卓明風說。
我又點點頭,周穆王的國都在長安,距離崑崙有千里之遙,而且還是不毛之地,可週穆王依舊以七萃之士可以引路,八駿天馬得以遠行,不遠千里到此,至於原因,在汲冢出土的穆天子傳中明確記載。
升於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豐隆之葬,以昭後世……
周穆王知道黃帝之宮在崑崙,文獻中提及的黃帝之宮應該就是崑崙金闕,他來崑崙是祭拜先祖。
“不是,周穆王祭拜的是神,後世之人把黃帝稱為天下共主,但崑崙金闕並非是黃帝的陵墓,你們在裡面應該看見那五具冰棺,那是被黃帝供奉的神,這個秘密一直流傳到周穆王,他到崑崙是為了朝聖,你現在知道大禹為什麼要去崑崙嗎?”解天輝平靜的問。
“周穆王知道崑崙金闕中有神,那早在他之前的夏禹也知道,大禹治水到過崑崙,難道他是想請求神的指引。”我恍然大悟,但很快又皺起眉頭。“大禹治水到崑崙求神幫助,但月宮九龍舫為了停泊,不惜讓黃帝在崑崙之巔修建船塢,就是不想被打擾,月宮九龍舫為什麼要幫大禹呢?”
“你去過永珍神宮,也看見了九州龍脈圖,月宮九龍舫只會停泊在龍氣之地,當時洪荒大水來勢洶洶,靠一般人的本事,根本無法治理洪水,龍氣之地很有可能會被洪水所淹沒。”卓明風心平氣和說。
“哦,原來是這樣,為了保全龍氣之地,因此月宮九龍舫必須治理洪水。”我慢慢明白過來,可依舊疑惑不解問。“既然是治理洪水,那和神域圖又有什麼關係?”
“大禹採用治水的辦法是疏通,可沒有直觀的山河全貌地圖,根本無法正確疏通洪水,神域圖上雖然通往神域的地圖,同時也有九州全貌,山川河流鉅細無遺盡在神域圖上。”解天輝看著我說。“為了保全龍氣之地不會受損,月宮九龍舫上其中一人帶著神域圖離開崑崙金闕,最終幫大禹成功治理洪水。”
“原來大禹治水靠的是神域圖,可是,你們之前說,神域圖自始至終,但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啊?”我問。
“那是因為神域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什麼名字?”
“帶著神域圖離開崑崙金闕的人,不知道什麼原因最終無法返回月宮九龍舫,神域圖至關重要,關係神域的所在,因此這人想了一個辦法,讓神域圖得以儲存下來。”解天輝看著我說。“而這個東西便是後世一直傳聞的九鼎。”
“九州鼎!”我再一次震驚無比。
文史中曾記載,答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
意思是說,大禹在治理完洪水後,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用來供奉先神,傳聞中,大禹是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
“銘刻在九州鼎上的,其實就是神域圖,只不過沒有誰能參悟鼎中地圖的玄機。”解天輝說。
“可是,九州鼎早就下落不明,豈不是說神域圖已經失傳了?”我有些失望的問。
“看不見的東西,不代表沒有,九州鼎上的地圖至關重要,又豈會隨隨便便擺放,九州鼎應該是被藏匿起來,但藏匿的地點,至今都是謎,我們找尋了很久也沒有發現線索。”卓明風說到這裡,默默嘆息一聲,他的表情有些大失所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