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瞞天過海,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秦帝遇到。”我搖搖頭,想起在神殿入口看見的那句話,只有被神選中的人才能進入。“是十二祖神選擇了秦帝。”
“這十二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出現,想必看見的不會只有秦帝,但為什麼後世根本沒有,秦帝在朝歌遇神的記載呢?”薛心柔問。
“秦帝攻伐六國,死傷無數,但文獻中從來沒有記載坑卒和屠城,但秦帝唯一一次屠城便是在朝歌。”我心平氣和回答。“秦帝為了這十二個神想掩人耳目,所以不惜屠城保守秘密。”
“秦帝為什麼會如此相信這十二個憑空出現的人,而起還僅僅是交談而已?”花惜雙疑惑不解。
“不是十二個人,是十二個神。”我再次很認真的強調。“不管是誰,若是得到這十二個神賜予的東西,也會堅信不疑的供奉。”
“賜予了什麼?”常赫追問。
“江山一統!”宮爵脫口而出。
我點點頭,我們在碣石金宮中的牆體上,看見過詳細的文字記載,清楚的描述了秦帝橫掃**的整個過程。
在眾神的指引下,給秦帝規劃統一天下大業,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取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先攻克成皋,沿黃河向東推進,撕開韓趙魏楚的聯防,繼而北上,切斷韓魏聯絡,然後滅韓吞趙,伺機滅燕。
這便是奠定秦帝豐功偉業的基石,眾神並且幫其打造出當時強於六國的兵器,以及震驚天下的青銅弩人,秦帝在眾神的協助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迅速的崛起壯大,並且開始按照事先的規劃吞併六國。
何其相似的故事,曾經發生在幾千年前的一切,又在秦帝身上重演,只不過蚩尤變成了黃帝,而中原部落變成了六國。
“秦帝統一天下,居然,居然是靠神的指引?!”薛心柔是學考古研究的,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
“考古要求嚴謹和客觀,從出土的文物中去還原歷史的真相。”葉知秋這一次居然沒用震驚,而是表情錯愕。“我不知道有沒有神,但有件事在考古界,至今都是未解的謎。”
“什麼事?”薛心柔問。
“我參與過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的考古挖掘,這是有史以來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葉知秋神情凝重對我們說。“但在二號俑坑中,還發現了一個一直沒有公開的秘密。”
“兵馬俑裡還有其他發現?”薛心柔很是好奇。
“在二號俑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八十六厘米,劍身上共有八個稜面。”葉知秋點點頭緩緩說。“我們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稜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十八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秦代的青銅冶煉技術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啊!”薛心柔大吃一驚。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這批青銅劍出土的時候,所有在場參與考古的人全都震驚無比,而且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兩千多年,出土時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葉知秋點點頭看著我們說。“按照當時的冶煉工藝,是絕對無法做到打造出這樣的青銅劍。”
“這些考古發現為什麼沒有公佈過?”薛心柔吃驚的問。
“因為在兵馬俑中的發現被高層要求對外絕對保密,這些發現從某種意義上說,足以顛覆歷史認知。”葉知秋繼續往下說。“在清理過洞時,我們還發現一把被陶俑壓彎的青銅劍,其彎曲的程度很大,但當我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發現,那把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
“這說明劍身彈性好啊,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花惜雙問。
“根本不是彈性的問題,這種冶煉工藝到現在都無法實現。”葉知秋很肯定的搖頭。“兵馬俑中發現的兵器,不過是當時秦軍的縮影,可見整個大秦軍隊裝備著極其罕見的兵器,我們一直想要試圖去解釋,這些兵器是如何被打造出來。”
“這都是十二祖神的傑作,和遠古時期武裝九黎先民一樣,在很久遠的時候,九黎人已經開始掌握青銅兵器,這也是最初,蚩尤率領的九黎部落攻無不克的原因。”田雞在旁邊插話說。“我們在碣石金宮還看見按照軍團編制的青銅弩陣,這一切都是神賜予秦帝的東西。”
“如果真有神,他們選中了秦帝,並且幫其得到天下,那,那目的又是什麼?”常赫問。
“和氏璧和隨侯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