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六章 倭寇,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祖的,這麼說,赤井信成最終沒有返回東瀛?”
“沒有。”赤井嘉隆回答很肯定。
“在當時,曾有人揣測,或許是赤井信成在錦西沿海搜刮大量財寶,在充足財力的支援下,率領日漸壯大的兵馬,返回東瀛打算捲土重來東山再起,可是東瀛歷史上,從戰國結束後,就再沒有關於赤井信成的記載,所以很多人認為,赤井信成在返回東瀛時,遭遇海難葬身海底,而跟隨他的兵馬,因為群龍無首最終解散。”
封承說到這裡,望向赤井嘉隆,他是赤井信成的後代,或許赤井信成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有他才最清楚。
“先祖並沒有返回東瀛。”水還未開,赤井嘉隆從茶座上的香盒中取出一盤香。“先祖一直都在和明軍交戰,而最後一次出現便是在這裡。”
“不是交戰,是侵略。”田雞冷冷反駁。
赤井嘉隆也沒理會田雞的挑釁,擦亮火柴照在他臉上,斯文的臉頰陰沉老練,他看著手中的火光有些發呆,似乎思緒也陷入了那明亮之中,久久沒有言語直到火燙到他的手。
赤井嘉隆這才清醒過來,扔掉手中燃燼的火柴繼續對我說,在當時,赤井信成雖然兵強馬壯,一直試圖攻破明軍在錦西的海防,可明軍以寡敵眾浴血奮戰寸土不讓。
“我一直在研究先祖的過往,拋開我們之間的成見,縱觀歷史,先祖赤井信成可謂是傑出的軍事家,即便在東瀛戰敗,也是因為天不遂人願,先祖輸給時勢並非是戰略上的輸贏,可以說,先祖一生征戰無數,少有戰績,除了其勇猛無匹之外,更多是先祖謀略過人。”
赤井嘉隆一邊說一邊取出一份地圖,平鋪在我們面前,那是大明朝海防圖,赤井嘉隆手指在地圖上,位置便是如今我們所在的葫蘆島。
他對我們說,根據後來的文獻記載,赤井信成雖然兵強馬壯,但是一直盤踞距離內陸很遠的海盜,補給日漸捉襟見肘,赤井信成急於一處可用於充當根據地的沿海要塞。
“先祖曾經聚集所有兵馬,前後長達三年對錦西強攻。”赤井嘉隆神情疑惑說。
“歷史上成為寧錦之亂,攻了三年也沒攻下這彈丸之地,你還說你先祖謀略過人,這不是笑話嘛。”田雞冷冷一笑。
“就事論事,赤井信成若不是前後受敵,寡不敵眾,也不至於在東瀛戰敗,論謀略他堪稱東瀛戰國前五的霸主。”封承冷靜的看著桌上地圖。“如果赤井信成是為了佔據要塞,當成緩衝的基地,他怎麼也不該選擇攻擊錦西才對。”
“我也是這樣想的,中原兵書有云,攻城略地必須要數倍於敵軍,而且還要充足的補給,錦西雖是彈丸之地,可是大明海防重鎮,城高牆後易守難攻,先祖強攻錦西是兵家大忌,何況在當時,先祖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可先祖偏偏一意孤行,寧可損兵折將也在所不惜,誓要拿下錦西。”
“當時大明國力日漸衰退,錦西守軍數量並不多,能堅守完全靠城池堅固,但赤井信成若是強攻三年,為什麼最終沒能攻下來?”我問。
“差一點,就差一點,最開始,明軍還能和先祖僵持,隨著時間的推移,先祖已經佔據上風,大明守軍所剩無幾,錦西城內惶惶不可終日,先祖厲兵秣馬準備發起最後的一擊。”
赤井嘉隆神情透著一絲遺憾和迷茫,沉默了好久才黯然說,眼看快要破城,突然有援軍馳援錦西,猶如神兵天降,勢如破竹一鼓作氣大敗赤井信成。
那一役,赤井信成損失慘重,不但傷亡過半,而且被一路追擊退回海盜苟延殘喘,三年之力,一朝盡敗,功虧一簣。
“有援軍馳援錦西?”我和封承對視一樣,那段歷史封承逼我度過。“萬曆年在錦西只設立千戶所,已經是當時最大的海防駐軍,抵禦赤井信成三年,想必所剩無幾,在錦西一帶已經無援軍可以增援,而且寧錦之亂最後的記載,是倭寇久攻不下倉皇退兵,並沒有援軍馳援的記載,大明軍隊什麼時候增援過錦西?”
“不是大明的軍隊。”赤井嘉隆搖頭。
“……”我們一愣,吃驚的看向他,宮爵問。“那馳援的是誰?”
“錦衣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