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4章 可以文鬥,崛起之第三帝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巨大的轟鳴聲傳到了路德維希.馮.海因斯貝格-赫斯曼的耳朵裡,他現在正站在用磨光了的紅色花崗石和黑色大理石建成的列寧墓的頂部。列寧墓的頂部是一個檢閱平臺,檢閱平臺兩側是灰色大理石砌成的觀禮臺。每逢蘇聯的重大節日或慶典,國家的領導人就會在這裡檢閱遊行隊伍和武裝部隊。
赫斯曼這一次抵達莫斯科的日子正好是1932年的五一勞動節前夕。於是就被邀請上了紅場列寧墓上的檢閱平臺,和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加里寧等蘇聯的大人物一起檢閱紅軍。
正隆隆駛來的是一個由25輛坦克組成的方陣,那是一種非常高大的坦克,赫斯曼從來沒有見過——兩世人生都沒有見過這種坦克,他的史塔西特務這回也沒有提前發現這種坦克的存在——赫斯曼目測了一下,這種坦克的高度足有三米出頭,擁有兩個疊加在一起的炮塔,看上去非常威風。其中底下的炮塔上安裝的應該是一門45mm的主炮,上面的那個比較小的是個機槍塔,安裝的是一挺的機關槍。
25臺這樣的鋼鐵巨獸,發著怒吼,噴著黑煙,在群眾們的歡呼聲中,隆隆駛來,從列寧墓前透過。
“這是t-24型坦克,戰鬥全重有18.5噸!安裝有1門45mm加農炮,4挺機關槍。”
穿著軍大衣戴著大蓋軍帽的的斯大林,用非常自豪的語調介紹著紅軍最強大的坦克。他知道,這是德國所沒有的先進武器!
現在德國的優勢在空軍,他們在世界大戰期間就在空中領先,一直保持到現在。但是德國的坦克卻比較落後,《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生產坦克。連農用拖拉機都不能生產(後來雖然放鬆了管制,但是坦克依舊不能生產)。雖然德國人利用他們的衛星國波羅的共和國開設了拖拉機制造廠,從1924年或是1925年開始就秘密研製坦克。
但是全面受到限制的德國還是在這方面遠遠落在了後面。根據紅軍情報部門的報告,目前德國只有一種5噸級的小坦克。而且只是少量生產,用做戰術實驗和訓練,根本沒有戰鬥力。像蘇聯這種將近20噸的鋼鐵巨獸,至少領先德國10年!
“真了不起,18.5噸的坦克,比法國人的夏爾d1坦克還重5.5噸啊!大概只有法國人的b1重型步兵坦克比它更大更沉重吧?”
赫斯曼說著恭維話,心裡面卻忍不住佩服起德國人自己的裝甲兵,他們並沒有什麼先進強大的坦克。法國人在1931年就擁有的坦克,都比他們在1940年使用的要好。但是德國裝甲兵還是用劣勢裝備打出了壓倒性的勝利,彷彿開了掛一樣橫掃西歐。
可惜自己這些年所掌握的資源一直有限,只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沒有在坦克上面投什麼錢。所以現在德國的坦克還和歷史上差不多,或者稍微領先一點,袖珍型的一號坦克剛剛在試生產,只造了幾十輛,以取代里加拖拉機廠生產的ft-17(山寨法國的)輕型坦克,作為弱小的德國裝甲部隊的訓練坦克。
“我們很快也會造出和b1重型步兵坦克一樣的30噸級的坦克!”斯大林用漫不經心的語氣說。“我們已經在普梯洛夫工廠進行試製了,相信2年內可以投入現役。”
那是t-28坦克吧?赫斯曼心說,這種坦克是不怎麼好用。不過卻讓蘇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路德維希,你們德國已經恢復了義務兵役制,陸軍擴充到了八十多萬,現在也是時候研製中型和重型坦克了吧?”斯大林扭頭看了赫斯曼一眼,笑了起來,“或許我們蘇聯可以向你們德國提供幫助,我們在這方面花了很多精力,先後設計製造了bt-1型、bt-2型、t-24型和t-26型,擁有豐富的經驗。”
赫斯曼對和蘇聯合作開發坦克沒有什麼興趣。而且他也知道斯大林不會平白無故幫忙。他看著這位gc主義的領袖,等著他開出條件。
斯大林則看了看周圍。這是一個命令,除了陪同斯大林閱兵的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守在列寧墓上的警衛人員,全都轉身離開了。
“你們最近做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會給我們增添許多困擾!”斯大林說。
“困擾?”赫斯曼皺起眉頭,“是《波德互不侵犯宣言》嗎?這的確是很糟糕的東西……我們國家的某些人對和平崛起總抱有幻想。”
幻想“和平崛起”的當然是希特勒了。在希特勒上臺執政一年多後,赫斯曼發現這位“大魔頭”和自己相比,就是個真正的和平主義者!他當然想打破《凡爾賽條約》的束縛,讓德國站立起來,建立一個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