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脆弱的迴圈,崛起之第三帝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國先用從英國借來的英鎊進行投資提升產能——由德國政府借貸作為發行馬克的保證,然後再轉手借馬克給德國國內的大公司進行投資。這就是德國失去貨幣主權的後果!這些英鎊進入德國後唯一的作用就是躺在帝國銀行的金庫裡面,作為發行馬克的準備金。沒有它們,德國馬克就是廢紙,無法用於投資。
在德國用“英鎊資本”提升了自身的工業產能後,再將生產出來的產品交給協約國作為賠償。同時德國政府會收回借給大公司的債務,用來支付購買“賠償產品”的貨款。
這樣協約國獲得了“賠償品”,德國工業獲得了發展所需的資金和市場,英國則透過發放貸款控制了德國,同時也鞏固了英鎊的地位,而德國政府則欠了一屁股怎麼也還不清的債……
這麼個迴圈要能夠維持下去,還需要有兩個前提:一是德國政府的財政一定要有盈餘可以慢慢償還欠債;二是德國的貿易專案不能出現大的赤字——也就是說,德國必須要透過蘇德合作獲得足夠多的資源去滿足國內正常需要和生產“賠償物品”的消耗,同時還要儘可能儲備一些物資以防萬一。
“我們現在能夠維持下去,一方面靠英鎊借款;另一方面靠蘇聯的資源。”赫斯曼沉默了一會兒,“從長遠來看,這個迴圈是無法維持的,但是短期內它必須要維持下去。”
歷史上德國是靠美元借款和蘇聯資源維持,現在美元換成了英鎊。不過《凱恩斯計劃》還是比《道威斯計劃》要好,它對德國工業的促進作用更大,同時理論上也能讓德國還清賠款。而且,德國的戰爭賠款是以英鎊計算,如果英鎊崩潰……
“從1926年開始,咱們就要支付賠償品了,先是1億英鎊(相當於20億出頭的馬克),然後逐年增加直到每年2億英鎊的貨品。”赫斯曼說,“如果我們不能從蘇聯獲得足夠多的資源品,我們的經濟就會因為貿易逆差而崩潰!所以我現在擔心的不是蘇聯透過這樣的合作變得強大,而是擔心這樁生意被美國人搶了。那樣我們就完了……所以,我們必須給出美國給不了的條件!”
赫斯曼心想:等到大蕭條來臨的時候,英鎊借款和蘇聯資源這兩頭都會出問題,到時候就只能讓希特勒先生上臺來賴帳了。
就在這個時候,客房裡的電話突然叮鈴鈴響了起來,赫斯曼走過去拎起聽筒,喬治亞口音的俄語想了起來:“是路德維希嗎?我是斯大林啊!”
————
求收藏,求推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