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章 新的世界大戰,崛起之第三帝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因為投靠波蘭和在基輔戰役(蘇波戰爭期間)的出色表現,他成為了畢蘇斯基支援的烏克蘭自由邦總理。現在他又一次穿上了軍服,以烏克蘭自由邦防衛軍總司令的身份和他的副手,長得有點像老鼠的斯捷潘.班德拉一起抵達了華沙的貝爾韋德爾宮。
在一間被佈置成作戰室模樣的大房間裡,彼得留拉在地圖臺旁向波蘭國防部長、武裝力量總監雷茲-希米格維報告了《東方計劃》的準備情況。
《東方計劃》是波蘭用來應對蘇聯進攻的軍事方案,同時還有一個《西方計劃》是用來對付德國的。
根據波蘭和英法軍事家們的設想,將要發生的戰爭將是一場“持久戰”。而波蘭在戰爭爆發後的兩三個月內可能會處於劣勢,因此必須採取以防禦為主的戰略。
當然,防禦為主並不意味著只守不攻。事實上在《西方計劃》中就制定了向北進攻奪取東普魯士,以消除北方威脅的作戰方案。但是在西部和西南部邊境,波軍還是將採取堅定的守勢——由於擔心德國可能會在佔領“失地”之後就尋求停戰,所以波蘭軍隊決心在《西方計劃》中實行“寸土必爭”的方略。
為此,波蘭國防部準備將已經動員起來的44個師又20個旅中的絕大部分——40個師又21個旅——用於執行《西方計劃》。這些軍隊已經組成了7個集團軍和1個戰術叢集,另有2個集團軍(戰術叢集)正在編成,它們分別是:
1.防禦旦澤走廊的濱海集團軍;
2.在華沙正北方波蘭-東普魯士邊境展開的莫德林集團軍;
3.部署在西部邊境的大波蘭地區的波茲南集團軍;
4.部署在波茲南集團軍左翼的羅茲集團軍;
5.部署在波茲南集團軍右翼在上西里西亞地區展開的克拉科夫集團軍;
6.部署在克拉科夫集團軍以東的南部國境(包括波蘭-斯洛伐克國境,主要是喀爾巴阡山區)的克拉科夫集團軍;
7.作為全軍總預備隊,主要部署在華沙以西以南(波茲南、羅茲、克拉科夫三個集團軍後方)的二線陣地上的普魯士集團軍;
8.在莫德林集團軍的右翼,負責東普魯士東南邊境地區作戰的納雷夫戰術叢集。
這7個集團軍和1個戰術叢集總共配置了33個步兵師、13個騎兵旅(含1個摩托化旅)、3個山地旅、3個民防旅和1個民防半旅。
另外,還有7個師(含1個裝甲叢集)又1個旅的部隊部署在華沙以北的韋什科夫和波蘭自由邦東南部和烏克蘭自由邦接壤的盧布林,準備組成兩個新的集團軍(戰術叢集)。
而餘下的4個師又1個旅則作為《東方計劃》的骨幹,配屬給了烏克蘭防衛軍。
“元帥,我們以第45後備步兵師為骨幹成立了平斯克集團軍;以第46後備步兵師和佈列斯特要塞旅為骨幹成立了佈列斯特集團軍;以基輔要塞師為骨幹成立了基輔集團軍;以利沃夫要塞師為骨幹成立了利沃夫集團軍。每個集團軍除了正規軍之外,都至少配屬了30個以上的城防營,其中利沃夫和基輔的65個城防步兵營和15個城防炮兵都烏克蘭防衛軍的骨幹,相當有戰鬥力……”
彼得留拉帶著非常陰鬱和絕望的心情報告著烏克蘭防衛軍的組成和部署——和防禦波蘭本部的大軍相比,負責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屬於波蘭邦,但是居民以白俄羅斯族為主)的烏克蘭防衛軍擁有的兵力只能用微不足道來形容。
只有區區4個“正規師”和1個“正規旅”和140個城防營(其中有30個炮兵營)另加36個營的邊境防護軍合計不到20萬人,而且那4個師中還有2個是剛剛組建不久的後備師——雖然是“後備師”但卻相當有戰鬥力,因為官兵都來自烏克蘭。此外,140個城防營中的80個都是由烏克蘭人組成的,在保衛家園的時候一定會發揮出相當的威力。
不過區區20萬人的總兵力還是太少了。
“不必擔心,上將先生(彼得留拉有了個上將軍銜)。”雷茲-希米格維表情輕鬆,他已經從英法那裡得到了保證——一旦蘇德向波蘭宣戰,英法的轟炸機就會炸燬巴庫大油田,這樣蘇德兩國的機械化軍隊很快就會因為缺乏燃料而癱瘓。
波蘭國防部長微笑著說:“我們很快就能在西方挫敗德國,然後再回頭和蘇軍一戰,你們只需要堅持3個月。而且,我還會下令從倉庫中再調撥30萬支步槍、5000挺機關槍、500門大炮、3億發子彈和100萬發炮彈給烏克蘭防衛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