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章 準備開戰 六,崛起之第三帝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雷德爾的話彷彿也有些道理!
赫斯曼記憶中德國海軍的戰艦破交戰打得難看,或許真的是因為實力太小,或者是因為沒有航母保護——如果俾斯麥是“塞得利茨”級航母和36架零戰保護下突入大西洋的,英國人能不能抓到它就很難說了。
“還是舉行兵棋推演吧!”主持會議的施萊徹爾元帥做了決定。“如果兩個雙艦編隊可以迫使英國本土艦隊主力用於護航,那麼就值得建造。”說到這裡,他又看了眼胖子戈林,“戈林先生,12艘p級裝甲艦專案不會對工業生產構成太大壓力吧?”
“沒有問題,”戈林拍著胸脯保證道,“我們有足夠的力量造船!”
他用得意的語調說:“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上臺後,我們的工業實力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現在我們每年能生產2600萬噸鋼,是全歐洲最多的。而且在2個四年計劃中,我們還投入了5.65億馬克用於提升八大造船廠的能力(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碩效造船廠、德意志造船廠,威廉港的國家海軍造船廠,基爾的霍瓦茲造船廠、斯德丁的伏爾鈧造船廠,不萊梅的德希馬格船廠,里加的凱撒大帝造船廠),另外我們還新建了17座可以建造中小型艦體和船廠。
現在除了里加的凱撒造船廠之外,其餘的七大船廠都至少有一座可以建造h級戰列艦的船臺,其中不萊梅的德希馬格廠和漢堡的布洛姆.福斯廠還有威廉港的國家海軍造船廠都有兩座大型船臺可以建造h級戰列艦。七大船廠合計擁有9座6萬噸級以上的大型船臺。”
h級戰列艦的空載排水量是噸,建造它臺需要6萬噸級的船臺——這種級別的船臺在1930年代是非常少見的。
不過可以建造h級不等於一定要造h級。現在這9座6萬噸船臺中有一座用來建造“俾斯麥”級的2號艦,兩座用來建造“b航艦”(3.3萬噸級的艦隊航空母艦),兩座計劃用來建造h級戰列艦,兩座計劃用來建造3.5萬噸級的o級戰列艦。還有兩座剛剛建成,還沒有投入使用。
至於p級裝甲艦,不到2萬噸的空載排水量。在德國有很多船廠可以建造它們。
“另外2萬噸到3萬噸級的船臺還有一些,”戈林說。“目前擺在那些船臺上的軍用艦船就是一艘‘塞得利茨’級,一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同時開工4艘p級裝甲艦是沒有問題的。”
這兩艘船都是1933年制定的“z”計劃第一期中的專案,包括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兩艘“塞得利茨”級航空母艦、四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巡洋艦、三艘“德意志”級裝甲艦、五艘“萊比錫”級輕巡洋艦、1934型驅逐艦4艘、1936型驅逐艦6艘、12艘“猛禽”級和“猛獸”級魚雷艇(不是魚雷快艇)和大約300艘各種型號的潛水艇。另外,德國海軍還擁有3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是在20年代建造的。
“鋼鐵呢?”施萊徹爾問,“能夠供應嗎?現在造船的計劃非常龐大,而且製造坦克和大炮也需要佔用鋼材。”
“鋼材不是問題。”戈林說,“根據計劃,今年將會有總產量三分之一分配給軍備總局支配,2600萬噸的三分之一,就是867萬噸。其中的12%給海軍局,一共有104.04萬噸。到1939年,分配給海軍的鋼材將會超過200萬噸。”胖子感激地看了赫斯曼一眼,“其實鋼材不是問題,我們德國真正緊缺的還是有色金屬,幸好大將閣下高瞻遠矚。早在20年代就開始儲備,否則z計劃的原材料供應真的很成問題。”
“好吧,既然原材料不成問題。”施萊徹爾元帥點了點頭,“那麼就安排兵棋推演,如果推演證明了海軍的觀點,那就將4艘p級列為優先順序,儘快開工吧。”
對於這個處理辦法,赫斯曼其實不大滿意——p級在他看來沒有什麼大用,2萬噸的艦體,要換成航空母艦多好啊。好好設計一下,60架艦載都能上去……
可是當了十幾年的“政治將軍”。他也知道備戰也是要將政治的。他一陸軍大將,是不能太多插手海軍的事情。
“那好吧。”赫斯曼說,“那麼‘z’計劃中的優先順序最多就再增加4艘p級。普通級供應專案確定為2艘h級戰列艦、2艘b航空母艦、2艘o級戰列艦、12艘m級輕巡洋艦、24艘1936級驅逐艦和20艘掃雷艇、20艘獵潛艦、50艘快艇、100艘潛艇。另外。在海軍優先順序研發專案中再增加噸級護航航母4000噸級坦克登陸艦、新型防空巡洋艦、新型艦載雷達、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