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9章 奧麗加的小錘子,崛起之第三帝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雨雪,地面上還覆蓋著皚皚白雪,不過氣溫已經回升到了零度之上,因此積雪已經開始融化,坦克履帶壓過去,就會出現深深的印痕。
常年生活在西伯利亞的亞佐夫知道,現在這樣的氣溫和雨雪再持續一段時間,整個大地都會“溶化”,到處都將是泥濘一片,所有的河流水位都會暴漲,有些地區還會洪水氾濫。在某些地面“溶化”太過劇烈的地方,連硬質路面都會碎裂,就好像剛剛經歷過一場地震似的。這樣的情況在莫斯科附近不多見,不過在西伯利亞凍土地區時常發生,所以西伯利亞凍土地區的開發成本很高,光是道路維護的費用就是個天文數字!
就在亞佐夫等待的有些焦急的時候,幾個赤色的訊號彈突然被人射向了淺灰色天空中——這是突擊開始的訊號。
亞佐夫半轉過身,看了眼身後雪地中排列整齊的js-1坦克、t-34/85坦克和屬於近衛步兵第15師的密密麻麻的突擊步兵,然後拿起通訊器下達命令:“重型坦克第4連的同志們,現在開始進攻!布林什維克黨萬歲!蘇聯萬歲!慈父領袖斯大林……萬歲!”
隨著亞佐夫和其他坦克連長的命令下達,原本就已經發動起來的坦克開始怒吼著向前,噴出了一股股濃黑的煙霧。
“烏拉!烏拉!烏拉……”
歡呼的聲音突然響徹雪原,甚至蓋過了坦克馬達轟鳴的聲音。這是1.5萬名紅軍步兵的歡呼!
雖然裝備了強大的js-2和t-34/85,但是紅軍的突擊戰術仍然沒有改變,還是坦克海+人海。
僅僅是第一波突擊,紅軍就投入了300多輛js-2、t-34/85、su-152和1.5萬多名來自西伯利亞的步兵。
……
在4月5日當天和紅軍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對壘的並不是德軍,而是由沃斯科波尼科少將和卡明斯基上校擔任師長和副師長的俄羅斯帝國陸軍第8裝甲擲彈兵師。
這個師是由在彼得格勒光復作戰中投誠的紅軍為主組成的,使用的機械化裝備大多是法國贊助的(法國的裝甲部隊和德國一樣在升級,不過他們沒有虎式h型,而是直接上e-50a和4號h型的組合,在這個過程中淘汰了一批法國產的4號h型坦克,全都送給了俄羅斯人),擁有一個配備了33輛4號坦克的裝甲營,每個裝甲擲彈兵團裡面還配屬了一個擁有6輛3號突擊炮(也是法國生產的)的突擊炮連。
另外,在這個俄羅斯帝國陸軍的裝甲擲彈兵師中還有一些t-50輕型坦克和由t-50坦克的地盤裝配出來的“奧麗加”坦克殲擊車。前者是偵察坦克,而後者則裝備了一個坦克殲擊營(滿編45輛)。
白俄軍中的t-50坦克是由原來的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和伏羅希洛夫工廠生產的。在白俄“光復”彼得格勒後,德國國防軍陸軍武備局派出了專家測試了基洛夫工廠和伏羅希洛夫工廠(現在已經改名叫彼得格勒兵工廠)生產的各種坦克和強擊火炮。最後認定14噸重的t-50坦克技術先進,效能優良,可以繼續生產。
同時,在赫斯曼的建議下,彼得格勒工廠的工程師還把57mm炮(是英國的50倍口徑6磅炮)安在了t-50坦克的車身上,使之變成了一臺坦克殲擊車,還用俄國女皇的名字進行命名。後來這款戰車還被蘇德戰場上的雙方將士稱為“奧麗加的小錘子”。
因為車身低矮容易隱蔽,而且還給6磅炮配備了英國生產的脫殼穿甲彈,“奧麗加的小錘子”很快就變成了蘇德戰場和蘇俄戰場上的“黑炮女王”。
而體型巨大的斯大林坦克(js-2)常常會被這種小巧靈活的“奧麗加”坦克殲擊車打翻……
1945年4月5日的勒熱夫前線,就是“奧麗加”坦克殲擊車和“斯大林”坦克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