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0章 轟炸西海岸,崛起之第三帝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帝國元帥,我方準備逼迫美國對夏威夷群島發起進攻。”
因為需要德國提供關鍵的援助,大島浩沒有一點隱瞞的意思,而和盤托出了日本的決戰計劃。
大島浩說:“由於美國海軍的實力增長極為迅速,是我帝國無論如何都追趕不上的,因此太平洋之最終決戰宜早不宜遲。而目前我方在太平洋上猶有相當之優勢,在艦隊航母數量和戰列艦數量上佔據優勢,而且還扼守夏威夷群島,對美國西海岸構成相當之威脅。如果能迫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在43年內對夏威夷群島發起總攻,勝算將是極大的。因此,我方準備對美國西海岸實施戰略轟炸!”
“什麼?戰略轟炸美國西海岸?”赫斯曼聽到這訊息驚訝的幾乎從椅子上蹦起來了,“你們有了可以轟炸美國的遠端戰略轟炸機?”
“我們沒有……”大島浩笑道,“但是貴國一定是有的。貴國的福克42客機都能飛六七千公里,想必以福克42為基礎開發的轟炸機一定能有8000公里的航程吧?如果能以夏威夷群島為出發地點,應該可以對美國西海岸的城市構成威脅。”
大島浩沒有說錯,德國人的確有了最大航程超過8000公里的遠端戰略轟炸機!而且還不止一種。
由梅斯施密特公司和福克公司聯合開發的Me264就擁有8800公里的超大航程,可以從亞速爾群島起飛轟炸紐約。而由容克公司開發的擁有6臺發動機的Ju390也取得了成功,航程比Me264更大,最遠能飛9700公里。亨克爾公司也開發了一種最大航程7000公里的遠端轟炸機He274。
這三種遠端轟炸機都在1943年上半年透過了定型試飛,最終由Me264勝出。該型遠端轟炸機已經進入了量產,分別由梅斯施密特公司、福克公司、容克公司和亨克爾公司進行生產,目前每月的產量達到了60架。
赫斯曼也沒有隱瞞德國在遠端轟炸機領域取得的成就,他告訴大島說:“我們的確有了最大航程超過8000公里的重型轟炸機Me264型轟炸機,不過運用該型飛機對美國本土實行戰略轟炸是不划算的。”
原本設計Me264的時候,赫斯曼是準備用它去炸美國的。但是由於Ju288這個高空高速轟炸機的表現太牛逼,結果美國人拼命發展高空高速截擊機(美國人又不傻缺,當然知道德國人的高空飛機威脅很大),在海上弄出了一次性噴火,在陸地上又搞出了P47高空型(P47用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本來就有很好的高空效能,高空型更是加強了高空效能)。發展到現在Ju288都暫時不去封鎖大西洋了(凱塞林的命令),何況Me264這種四發重型轟炸機?
不過Ju288暫時退出大西洋不意味著這架飛機被淘汰了,而是需要全面進行升級。發動機要安裝笑氣助燃系統GM1,攜帶的遙控滑翔炸彈也要升級成Hs293A/D系列導彈。
等到升級完成後,Ju288將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進行攻擊,而且還能飛得更高更快。
但是Me264的最大航速只有560公里,升限也僅能達到米,在攜帶炸彈的情況下連米都飛不到,航速也更慢。如果用於轟炸美國本土,肯定會被高空型的P47打得損失慘重。
如果想要降低損失,就只能採取夜間空襲的辦法。不過美國人擁有無線電近炸引信,也擁有用P-38改進而來的夜間戰鬥機。想要夜襲美國大城市也很危險,除非用高空突防的手段,在米高度上投彈。
可是飛那麼高又是晚上,飛行員很難找到目標,根本就是浪費炸彈和寶貴的燃油。
所以在Me264開始服役的時候,戰略轟炸美國的計劃已經被取消,這種飛機的轟炸目標變成了蘇聯的烏拉爾工業區。因此現在被生產出來的並不是Me264的超遠端型號,而是過載彈型號——油艙縮小,炸彈艙擴大。一次可以攜帶10噸炸彈去轟炸1500公里以外的目標。
“帝國元帥閣下,”大島浩笑著說,“我們知道用遠端轟炸機空襲美國本土不划算,可是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用戰略轟炸迫使美國求和,而是迫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出擊。所以轟炸不必考慮給美國人造成多少實際上的破壞,只需要考慮政治上和心理上的影響。”
從夏威夷群島到美國西海岸有3000多公里,來回就是7000多公里,飛那麼老遠去夜襲,扔下去的炸彈多半無法命中目標,油耗又大得要命,肯定是不划算的。
但如果能把美國太平洋艦隊逼出來進攻夏威夷可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