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0章 原子彈 七,崛起之第三帝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4月27日上午,當紐芬蘭島上的盟軍和德軍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決戰進行準備的時候,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長赫斯曼卻離開了他在措森的老巢,搭乘一架福克42型客機飛往英國首都倫敦。 更新最快
他的倫敦之行早在德軍空降紐芬蘭島之前就計劃好了,可是卻被一大堆的軍務耽擱,直到26日搞定了“投放原子彈授權書”後才得了空。所以在4月27日和歐洲共同體委員會主席赫爾曼.戈林,德國不管部長魯道夫.赫斯等人一同抵達了英國首都倫敦。
赫斯曼對倫敦的訪問和已經開始的加拿大戰役有關歐洲聯軍在紐芬蘭島和拉布拉多地區的行動,實際上拉開了“入侵”或者是“解放”加拿大的序幕!
而這場進攻到底是“入侵”還是“解放”,關鍵就在於倫敦方面的立場。如果英國女王和她的政府依然堅持之前不參與歐美戰爭的立場,那麼歐洲聯軍就是侵略者。
反之,如果伊麗莎白女王高舉起解放加拿大的旗幟,那麼大義名分就在歐洲聯軍這邊畢竟在英國本土“淪陷”之前,加拿大自治領仍然服從倫敦的意志,而且美國當時也承認英國對加拿大的主權。而直到今天,流亡加拿大的喬治六世和他的政府還有加拿大自治領的政府以及議會,都沒有宣稱過加拿大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按照他們的口徑,加拿大自治領仍然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大英帝國對加拿大自治領仍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即便是美國政府,也從來沒有公開質疑過大西洋兩岸的英國本土和加拿大自治領同屬一英。
所以現在“入侵”加拿大的歐洲聯軍只要得到了英國女王和政府的支援,就是名正言順的“解放軍”了。
不過英國女王和她的政府也知道自己手中的籌碼有多重要,因此在赫斯曼和戈林、赫斯三人聯袂來訪之前,一直都在含糊其辭。
“路德維希,你快看下面,泰晤士河上。”
當飛機從泰晤士河上掠過,正閉目養神的赫斯曼突然被他的私人秘書娜塔莉給叫醒了。
“什麼?這是……”赫斯曼順著坐在他對面的娜塔莉手指的方向往窗外看去,只見在泰晤士河上,靠近倫敦碼頭區的水面上赫然停泊著一艘看上去非常威武的大型艦艇。
“這是一艘戰列艦!”胖子戈林的聲音傳來了,胖子是飛行員出身,有一對遠視眼,所以一眼就認出了那條浮在泰晤士河上的大船了,“是喬治五世國王級的……天哪,英國人居然還有一艘戰列艦!”
“是威爾士親王號。”赫斯曼笑了笑說,“這艘戰列艦在41年的時候被我們打成了重創,不過並沒有被廢棄,而是被拖回倫敦大修,一直藏在船塢裡面,一天前才重新下水的……我想,它是為了迎接我們才下水的。”
英國人偷偷摸摸修復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訊息當然瞞不住德國情報部門。不過德國國防軍也沒有去加以干涉,畢竟在赫斯曼看來,戰列艦在反艦導彈日益成熟的時代,實際上已經完全過時了。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與其說是一件威力巨大的殺人武器,還不如說是一個具有很強象徵意義的吉祥物。
它象徵著英國皇家海軍的復興!同時也意味著大英帝國有重建皇家海軍的權力!
實際上在1943年締結的《英國-歐共體停戰條約》中,德國人並沒有禁止英國擁有戰列艦和航空母艦,只不過對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航空兵的規模進行了一些限制。
但是英國人自己在重建海軍這方面一直心很虛,不敢公開大搞海軍,而是偷偷摸摸的在修復“威爾士親王”號,同時還在建造可以搭載噴氣式飛機的“伊麗莎白二世”號艦隊航母這艘航母原名是“大膽”號,在1942年10月時就開工了,後來因為英國本土投降而擱置下來。
不過德國人也沒有把這艘在建的航母“強買”了去,而是放任英國繼續偷偷建造。到了1944年英國政府的財力稍稍恢復後,“伊麗莎白二世”號的建造工作就重新恢復,而且還參考了“阿道夫.希特勒”級航母的斜角甲板設計。
根據最新的設計方案,這一級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將會超過5萬噸,成為僅次於阿道夫.希特勒級、中途島級的世界第三大航母(按照“級”來排名)。
不過“伊麗莎白二世”級航母的世界第三也維持不了多久。因為在45年初的時候,正困於大陸戰爭的日本帝國以放棄2艘在建的普魯士級(在彼得格勒造船廠建造)為條件,交換到了阿道夫.希特勒級的圖紙財政極度困難的日本政府(再困難也得造航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