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水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三年後,傾君策,隱身貴女,浣水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德九年八月初二,城西沈宅的沈俊來娶柳氏為填房,大辦宴席,照柳氏所言,讓柳氏之女蕊蕊記入沈家族譜,易名沈寒,記為沈俊來的嫡次女攖。
沈俊臣不願,老太太幫著二房道:“不過是個姑娘,又不是小子,名兒都取好了,喚作沈寒,讓她入了族譜,就當自家姑娘養大。那姑娘生得好,長大就是個美人,將來許能扶持上你們兄弟。”
八月初十這日,沈俊來領了柳氏母女來見,見到柳氏,又看那乳名叫蕊蕊的小姑娘,果真與柳氏很像。想著老太太的話,覺得有幾分道理,心裡亦就應了,面上卻不顯露。
柳氏說要將沈府的祠堂好好修繕一番,拿了二千兩銀子給大房。這祠堂其實是新修的,還沒幾年,只是家裡只得他們兩兄弟,算是分支出來的,人少就顯得冷清。
自來只得大房幫扶二房的,這回二房給了銀子,讓沈俊來頗有顏面。
因有潘氏幫忙說合,將柳氏母女記入族譜。
老太太想掌二房家業,可時間一長,發現柳氏更為厲害,尤其是一年後給沈俊來生了個兒子後越發強勢,半點都不肯讓步。老太太說上幾句,稍稍重了,她就對沈俊來哭訴一番,偏柳氏最會拿捏男人心。
沈俊來被柳氏哄得團團轉,眼裡心裡就她一個,頗有一種活了三十年終得知己之感。
老太太到底只掌了大房給沈俊來置的那些田莊、店鋪,心裡氣急得緊,又不甘搬到大房去,到了那邊,她便是手裡的半點家業也掌不了,現下手裡好歹還有沈俊臣給沈俊來置的那份家業打理著,有了銀子底氣足。
轉眼間,就到了中秋節。
沈容等著家裡人來接,可直至黃昏也不見人,勾唇一笑便釋然了,安安靜靜地住在報國寺後山給她安頓的小院裡償。
趙國的新質子趙然入京,趙熹要回國了,他原想在離開前再去見沈容,卻發現報國寺裡守護森嚴。報國寺有文武僧人,武僧護寺,文僧研讀佛經,不得入寺之法,只留了書信給永福公主,託她在方便的時候轉交給沈容。
秋去冬天,雪花飄,伍婆子拾掇了一大箱子的寒衣,令畫蘭要了馬車,挑了個得空的時候給沈容送到寺中。
時間,在不緊不慢地流淌著。
沈容得兩大高僧與梁宗卿教導指點,無論是書法還是丹青,亦或是武功長進頗大,就連沐雲、沐霞兩人也成了文武雙全之人,更成了沈容得力的左膀右臂,由二人負責與分堂季紫嫣傳遞訊息。
*
三年後,暨至德十一年臘月二十六。
已有少女體態的沈容站在報國寺後山小院的屋簷下,伸手接住了飄到簷下的雨滴,冬天的雨很涼,寒意自指尖傳入,有一入徹骨的冰寒之氣。
沈容呢喃問道:“雲,梁大哥離京有三個月了?”
沐雲正坐在佛榻上做針線,直到現在沈容的女紅也很差,她們三個人裡頭,總得有人學,沐雲就主動學了女紅。沐霞也會些女紅之技,卻是見不得人、拿不出手,縫縫補補的活這三年一直是沐雲。
不知何時起,沈容喚二沐“雲”、“霞”,她們是主僕亦是夥伴、朋友,這種感覺很奇妙,這是三年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建立的友情。
沐霞正在那兒配絲線,準備給沈容新做一件小衣,在衣襟、衣邊上都得繡些看起來雅緻的忍冬纏枝紋,“姑娘,早前寺裡說的是兩年,現下兩年之期早過,可他們倒好提都不提接姑娘回去的事。伍婆子要去問,個個都嫌她是儀方院的婆子,還說她晦氣。”
沈容揚頭望著雨天。
為了將自己從漩渦裡摘出來,她偽造“神蹟”。
至德九年十月,香菸能出圖現字的神蹟發生在京城白塬縣一個不知名的月老廟裡,一時間再次在京城引起轟動。不久後,月老廟發生了一次爭鬥,相傳死傷十餘人。夜裡月老廟失火,化成廢墟,有人說月老廟的肚腹之中藏了一個寶貝。
從那時起,石氏的顯靈就似褪去了光環,唯有伍婆子堅定不移地留在儀方院裡一日三頓地供奉著香火,她始終相信“我們太太閉關了,現在正是緊要關頭,待太太出關,香火又會鼎盛靈驗。”
沐雲輕嘆一聲,“今年怕是他們還是不願意接姑娘回家過年。早前八姑娘與姑娘多親近,這一年多都不大往來,便是在詩社遇上,也不愛搭理姑娘。還有那些早前巴結著姑娘的閨秀,在一年多前姑娘給她們講完《地府遊記》的故事後,一個個也不愛搭理了。”
“如此越發看透人心,這樣不挺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