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粥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花園洋房,回到六零年代,鄒粥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聽說新南市還有過租界地啊?葉青吃驚地張大嘴巴,震驚地說不出話來。
“都是我家的,當初光買地皮就花了六千塊大洋,英國設計師畫的圖。”田婆婆得意介紹。
老太太姓田,路上她讓葉青稱呼她田婆婆。
葉青讚歎之後收斂了神色,跟著田婆婆繼續往裡走。
小洋樓兩旁都是青灰色平房,臨街搭著灶臺,門口堆放著雜物。亂七八糟的緊緊擠著這座建築,像是要跟它搶佔地盤似的。
“這幾條衚衕以前是草坪和車房,後面的那條街是以前的工人房和跑馬場。”田老太太給葉青講解。
葉青想起剛才街口看到的大型噴泉池,那不會是原先小洋樓的入口位置吧?
田婆婆肯定的點了點頭。
葉青咋舌。
兩人走到小洋樓跟前,迎頭幾個小男孩兒從裡面衝了出來,衣服髒兮兮的,臉上掛著鼻涕,手裡揮著木棍鐵鉤子一陣亂跑。
黑洞洞的門樓,兩旁白色大理石門柱上貼著各種佈告,還有小孩子的髒手印和不明液體噴濺上的痕跡,汙穢不堪。
葉青跟著田婆婆進去,裡面是黑暗狹長的一條過道,地上隱約能看出原來大理石地磚的拼色構圖,除了汙跡,大部分都被後面加蓋的房屋掩蓋住了。
過道里跟外面的平房差不多,都是後來加蓋的。還有原本的一間屋子拆開,加了一面牆分成兩戶人家。
看得出有年頭了,一間間擠在裡面倒是跟這座小洋樓融為一體。粗略數數,上下三層至少住了二十幾人家。
門外堆放著亂七八糟的雜物和鐵皮爐子,只留了條一米多寬的走道供行人透過。
快到中午,有人在門口做飯,見田婆婆進來並不打招呼,低頭擺弄爐灶,人走過去後,那婦女沖田婆婆身後狠狠地啐了一口。
葉青見田婆婆神色坦然,自己也裝作沒看見,繞過那婦女身邊。
穿過走道終於重見光明,寬闊的木質樓梯聳在狹窄的空地上顯得很突兀,挑高的頂層,兩側天窗有陽光照進來。
葉青仰頭細細欣賞造型明朗的石膏線,天花板上有鐵架子垂下來,看得出以前是懸掛了巨型水晶燈。如今上面空蕩蕩的,只一根電線從旁邊吊下來,掛著一盞小燈泡。
木質樓梯大部分保留完好,雖然汙漬抹黑的看不到原貌,但是踩上去厚重沉穩,讓人感覺的到腳下木料的堅實。
總共三層的結構,上到二樓樓梯口右轉,到走廊盡頭,田婆婆停在一間房門口:“就是這間了。”
葉青觸控烏黑的房門,手感堅硬細密,像是金屬似乎又不是,上面有幾個淺淺的小坑。
“這是拓木,子彈都打不穿!”田婆婆神秘兮兮地說。
葉青衝她笑笑,又緊盯著門上那把工藝複雜的鎏金歐式銅鎖猛瞧。半尺長寸寬,光滑的手柄,面板上雕刻著花紋,牢牢地嵌在門裡,只是上面也有幾道煞風景的劃痕。
“瑞士的工藝,除了鑰匙,別的工具什麼也撬不開。”田婆婆說完小心翼翼的張往下四周,然後從懷裡掏出一件東西。
原來是一把做工精緻的鑰匙,和鎖面的材質一樣,黃銅鎏金,柄頭一個鏤空圓環,裡面是個小天使,連著細細的軸承能左右轉動。
田婆婆開啟房門,葉青跟著進去。
“當初他們拿了改錐斧頭折騰好幾天都沒弄開,直到上面的首長來了我才交出鑰匙,這間屋子半點都沒被糟踐,地板都還在呢。”田婆婆關上了房門不再刻意壓低聲量,爽朗說道。
葉青腳下是烏木地板,雖然厚厚蓋了一層灰塵,但是絲毫掩藏不住木質花紋的驚豔和踩在上面厚重堅實的感覺!
屋子是個大開間,差不多四十來個平米,中間有個多寶格做隔斷,把房間分割成裡外間。空蕩蕩的沒有任何傢俱。
“這個多寶格兩端是嵌在牆體的,是從牆裡面起的結構,中間的這些隔板橋架還有下面的櫃櫥,都是一塊塊一條條搭過來的,沒用一根釘子一片合頁!當初那首長都怕拆下來就散架,這才留了下來。”田婆婆介紹。
葉青走過去身手細細撫摸,使勁壓抑住內心的驚濤駭浪,差點沒給跪了……小葉紫檀啊!
外間寬敞,裡間地方也夠大,裡外兩個窗戶外面各連著個小小的花臺,不到一米見方。可以擺放花草晾曬衣物,不過現在裡面滿是碎磚塊和石頭,這是要砸玻璃?
葉青東看看西看看,發現裡間的一側牆上還有道門。
門的顏色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