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粥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做新衣,回到六零年代,鄒粥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東西穿身上能舒服?
想來想去,最後拆了件長款的羽絨服,還是受上海裁縫的啟發,不能穿的“過時”衣服咱改!
“楊師傅,總共四百八十克,做兩件襖子夠不夠?”
“夠了夠了,一件夾襖三兩絨,露宿橋頭也過冬!”
葉青知道他說的是十六兩進位制,一兩摺合也就三十克多點,一百克的羽絨能露宿過冬?不知道是俗語誇張還是這時期有特別工藝。
“田婆婆,這麼薄不冷麼?要不要做厚點?”葉青問。
田婆婆笑道:“足夠了,太熱身上也穿不住,你年輕火力壯,就更不用。”
葉青聽勸,讓楊師傅稱重後,剩下的包起來。
楊師傅慎重裹好留下的羽絨,輕手輕腳包的嚴嚴實實,生怕不小心飛出去一朵。
襖面就是從上海帶回來的那兩塊綢緞,襖裡子用布尺寸卻比襖面多了很多。
“以前人說要面子不重裡子,講的就是這個鵝絨襖,怎麼做保暖講究全在裡子。”楊師傅笑呵呵的解釋。
葉青長了見識,裡子就用細白棉布,留的足足的。
“田婆婆還要做件新式的罩衫。”葉青從挎包掏出一塊青藍色料子。
田婆婆不會當著楊師傅的面和葉青客氣,只笑著拍了拍她的手,興高采烈的和楊師傅討論新式衣服細節。
葉青聽得興起,時不時插嘴:“楊師傅,我要田婆婆那樣的盤扣,還有領口袖口,你要給我做一樣的啊。”
“你放心!保準比田同志的更好看!”
看家手藝有人欣賞,楊師傅也很高興。
都交代完就是回家等了,楊師傅再三保證節前一定能做出來。
路上不方便多說話,回到小洋樓葉青房間,關上門兩人又興致勃勃討論半天搭配。
做新衣總是能讓女人開心,不分年紀。
李隊長那邊應該已經辦妥了吧?葉青一直惦記著那邊訊息,可是電報卻遲遲未來。
就要過年了……
大窪鄉前溝子村,李隊長正看著剛進門的三柱問:“給你葉妹子把電報發出去了?”
三柱喝口水喘了口氣才說:“發啦。”
今兒一早剛吃過飯,他爹就催著他趕緊去發電報,三柱子套上馬車,趕到縣上一問,還真能發。
仔細慎重的把在家練了好幾遍的字都寫好,遞給穿綠衣服的工作人員,給了九分錢就算是完事。
三柱覺得自己挺有成就感:“爹啊,你說這事兒稀奇不?以前也沒聽說過葉家的大妮兒找著了?葉妹子大老遠追過去,原來葉大叔不是她親爹,白高興一場!”
柱子娘叨咕:“也不知道誰空歡喜,要我說大侄女就挺好,懂事孝順,有個這樣的親閨女才是葉老蔫的福氣。”
李隊長笑笑不以為然:“不是就不是吧,大侄女做事周到,還特地發電報告訴我一聲,順帶讓把她名字也銷了。”
三柱媳婦眼睛一亮:“爹,那還真給銷了啊?”
“那可不?不是他們親閨女當然就得銷了。”李隊長無所謂道。
其實就是名冊上毛筆塗掉,反正沒在鄉里辦正式戶口,劃一筆就完事!
趙秀蘭心裡像炸開了鍋,戶口還真給銷了?那就是說大妮兒頂上去了?她成了城裡人啦?
平復下心情,趙秀蘭又冷哼一聲,果然這個大妮兒是個靠不住的。平日裡看著傻氣,其實最有心眼,狡詐著呢!
這麼久了怎麼就不給她捎個電報?當時可是千叮囑萬囑咐的,她要瞞著誰?要不是那個假冒的來了信兒,她還打算瞞多久?
趙秀蘭雖生氣,但她知道現在也不是該生氣的時候。
只要撮合著兄弟跟大妮兒完了婚,將來自己兒子有個在大城鎮的舅舅,以後城裡招工啥的他舅總不能忘記外甥。到時候幾個侄子誰也沒自己兒子出息,看兩個妯娌還有啥話說。
“爹,娘,俺跟你們說個事兒。”趙秀蘭捋了捋頭髮說道。
李隊長正跟老妻柱子娘說話,聽到兒媳婦鄭重其事的,料到這事兒還挺要緊,老兩口都停下手裡的活兒。
“你說吧,啥事啊?”
趙秀蘭琢磨了下,這才開口說道:“爹,娘,你們也知道俺孃家就一個兄弟,都二十好幾了還沒成親。”
李隊長點點頭,趙家的小子他知道,人還算本分,也沒啥大毛病,就是兩個親家不著調。娶媳婦不想給彩禮,還東挑西揀的淨找高枝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