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捲風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6 烘蠶種稻,桑田人家,雲捲風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收集蠶繭看上去簡單,但過程中卻有很多講究。

這桑蠶成繭,大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之後,破繭而出大約只需要三至五天的時間。如果不能及時處理蠶繭,那麼一旦蠶蛹咬破蠶繭,破繭後的蠶繭,就沒有繅絲的價值了。

楊端午拿到這麼多土地之後,已經把明年的事情都規劃好了。

這些蠶繭,是其中的關鍵。

楊端午親自去蠶房,挑選了一批外表堅硬的蠶繭。這外表堅硬,說明蠶繭的營養好,也就說明裡面的蠶蛹比較健康,那麼,這些蠶蛹破繭而出後,相互之間交配產下來的蠶子,便是來年重要的養殖物件了。

除此之外,絕大部分蠶繭,是需要經過處理的。

楊端午讓勞力把吐絲成繭的蠶蛹小心翼翼的取出來,這些新鮮的蠶繭裡不僅有存活著的蠶蛹,還有很多不利於蠶繭長期儲存的水分。

楊端午需要讓蠶繭裡面的蛹死掉,阻止蠶蛹的破繭,另外,也要儘可能除去裡面的水分。

這方法有很多,最好的便是烘繭。

話說這烘繭是一種技術活,好多人把握不好尺度或方式,甚至直接把蠶繭燒著了。

常規烘繭,要麼是在天氣好的時候,拿到太陽底下曬,要麼,是拿到蒸籠裡面烘乾。

這雖然也可以達到目的,但是很耗時間,而且,效果也一般般。

楊端午可不是隨隨便便的,在養蠶的路上,楊端午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楊端午用竹子特製了一種圓筒,用細細的竹片上上下下的搭起了近百個格子,圓筒中間,是一根圓圓的竹筒。

楊端午把收集過來的蠶繭一個個小心翼翼的放進這圓筒上的格子裡,再把這個圓筒,放進一箇中空的鐵器內。

這個鐵器,也是楊端午精心設計製作的,這個鐵器的四壁比較薄,下壁是直接用來加熱的,因此做的比較厚。

當整理出一批蠶繭後,楊端午便把著塞滿蠶繭的竹筒放進這個中空的鐵器內,然後把這個鐵器直接放在火上烤。

這烘蠶繭,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便是是蠶繭能夠裡外都受熱均勻,這樣蠶繭能夠順利解舒,為下一步繅絲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保證竹筒裡面的蠶繭都能夠受熱均勻,楊端午還在竹筒上面加了一個把手,在加熱的過程中,由勞力透過把手來轉動竹筒,後來,楊端午又改進了這個裝置,勞力可以很輕鬆的轉動這個竹筒。

這樣乾燥蠶繭,可以不受天氣的影響,而且一次性可以大批次的乾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但楊端午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這樣乾燥出來的蠶繭,耗時還是比較久,而且,上下層蠶繭,還是容易出現受熱不均的現象。

“端午,這個已經很好了,”謝靈在一旁勸解說,“你這方法,比我之前用的方法好很多了,我之前要一天做的事,你現在只要一刻鐘就能幹燥那麼多蠶繭。”(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