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紅樓之奶孃的奮鬥,外鄉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算是跟著珍珠管針線,也只是起早侍候史氏的。畢竟史氏每天都要穿衣服不是。
唐朝到的時候,珍珠還沒有到。看了一眼,便帶著小月去了史氏的一處耳房,那裡放著的都是史氏的衣服。往常唐朝幾人也都是在這裡坐針線的。光線暗的時候,便會去別的房間或是院子裡。
到了耳房,珍珠早就將前一天晚上便準備出的衣服,重新檢查了一遍,準備放到托盤裡。
唐朝見此,連忙上去問好,又隨手撥了一下托盤下面的碳火。大戶人家放衣服的托盤都是特製的。上面是帶蓋的托盤,下面是裝了一丁點銀霜炭和薰香片的小腳爐。
一來衣服在穿上身之前,還可以保證衣服的溫度。二來,也可以在進行一遍薰香。
唐朝現在仍是二等,所以捧衣服的活自然是她乾的。大丫頭的手,哪能拿那麼重的東西。小月做為唐朝的人,和侍候珍珠的另一個丫頭一起託著裝鞋的托盤和配飾的托盤。
要知道這年代的人忒講究,穿什麼衣服都是要配套的鞋,手帕和荷包的。穿好了衣服,便是要戴配套的首飾。幸好首飾不歸珍珠她們管,不然更麻煩。
這些事情,都是前一天大丫頭一起商量的。當然主要是管衣服的珍珠和管首飾的翡翠在商量。
商量好了,在前一天入睡前,問問史氏。如果史氏有什麼別的要求,就按史氏的要求辦,若是沒有,就各準備出兩套衣服和配套的首飾,然後讓史氏在起床更衣時挑選。
封建社會的腐敗!
古代的女人,出嫁前,在家靠母親的身份。再外靠祖父輩的官職。出嫁了,在家靠孃家,在外靠夫家的地位。而等到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那就只剩下單純的靠兒子了。
唐朝每每看著賈家的這些女主人時,心中都有些不平。憑地什麼她們坐著,自己卻要站著。她們享受著,自己卻要侍候著。
憑地什麼?憑的是人家是主子,祖上給了恩德。憑地是什麼,憑的是她唐朝只剩下一個陪嫁出身的娘。
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麼樣的,她也不敢奢望她能夠一步登天。但她在不能靠祖父輩的時候,又不願意靠男人的今天,唯一剩下的便只有兒子了。
她要她的兒子也可以成為主子。她要她的女兒也可以正當八經的當奶奶,當太太。
她和她娘也積攢了不少的家底,現在家裡的地算上之前在木器行得的一百兩銀,以及送出的那幾本筆記本又得到了各房主子的賞銀,再加上賈敏成親,賈珠出生時得的賞錢,母女倆淋淋總總地加起來,就有九十畝了。
等到今年過年的時候,有了收成。還可以在買上一些地。唐朝相信,在她十五歲之前,家裡的地絕對能達到一百畝。
有了這些資產,唐朝不相信自己還供養不出一個讀書人來。就算這個年代,讀書費銀,但背靠榮國府,她才不相信借不到東風呢。
她和她娘都是家生子的奴籍,所以地雖然是她們的名,但還是掛靠在榮國府上的。但也因為是這樣,所以娘倆的地是不用上各種稅的。
這種便宜真心不錯。
賴家的小孫子出生了。一出生便是良民。這是多大的一個恩典呀。這樣的事情,忒特麼振奮人心了。也是從那一刻開始,唐朝的終極目標就出現了。
一早侍候了史氏穿衣洗漱後,唐朝留在史氏身邊侍候,珍珠就回耳房做針線去了。往常珍珠和唐朝都會輪班,一人在史氏身邊,一人在耳房做針線。今天正好是輪到唐朝在此了。
輪留吃過早飯後,唐朝一回到上房,便聽到史氏問張氏昨天晚上驚馬的事情。
“到底還是叫太太知道了。昨天晚上快進寧榮街的時候,媳婦後面的馬車突然驚了,直直地衝著媳婦的那輛走撞過來。後來還是馬房的一個小廝將那瘋馬給治服了。不然,真真是後果不堪設想。”張氏臉上是一點假都看不出來的後怕。
史氏一聽這話皺眉,“這是什麼話,這樣大的事情,你還瞞著我。難道等到出事了再告訴我不成?”
張氏連忙從坐上起來,恭敬小心地回道,“媳婦還不是怕太太受到驚嚇嗎?那麼晚了,若是再告訴了太太,太太晚上哪還能睡得著覺。太太放心吧,媳婦沒事。這事並不是有意要瞞著太太的,還請太太別怪媳婦才好。”
史氏一聽,也不好再說什麼了,“那馬是如何驚的?怎麼會出這樣的事?馬房的人都是幹什麼吃的?”
張氏:“可不是嘛,真真嚇死媳婦了。何曾見過這些呢。昨天緩過神來,便叫賴大去查了。想來就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