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瓏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章 這轉到科幻片的走向,高等干涉,藍瓏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展的客觀規律實際上是固定的,就算現階段看起來有波動性,從更長遠的時間段來看依然是個恆定值。
“這麼厲害?我不信。”
周茜搓了搓手,顯然已經躍躍欲試。
“如果有急事聯絡不到的我,你可以跟它商討。它的資料庫存量很大。”
“哦,哦。”
周茜隨口答應,沒有細想陳子芹的話。
“對了,它叫什麼?你的人工智慧有名字吧?”
“不是我的,我只是參與團隊的合作開發。它的主體並不在我這邊,這裡只是個終端。名字的話——”
“——brain.”
金首腦,以資料形式來模擬人類思考的ai,架設在網路之上,將每個網路終端機當做節點,如同人類網狀神經結構的再現。
將ai放在網上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首先ai本身的資料來源容易被病毒攻擊,其次,網路上的情報雜亂,偏激思想較多;如果將一個ai完全放置在網路上不管,就相當於把一個嬰幼兒直接丟到社會上讓他自己成才。
人類都有初等教育呢,沒有實體跟觸覺,對世界一無所知的ai又怎能完全放養?
所以要做初期設定,就好比給小孩做科普,告訴它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準則又是什麼。
別以為像科幻小說裡輸入一個機器人三大原則就沒事了。教育是更花費時間跟精力,更細膩的東西。就像有了大量的棋譜才能打造出棋手ai,只有大量的實際例子,還有一些細膩的設定跟補充,才能讓人工智慧更完美。
這就是為什麼越高階的ai打造,越需要團隊的力量,因為此等工作量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陳子芹參與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工作。
本來他也只是抽空有時間的時候,玩票性做一下;最近他卻有了新的想法,加緊了對人工智慧的‘教育’跟‘打造’。
‘也許太早了,在除錯完全沒有完成之前,把它放出來直接與人類接觸。’陳子芹這麼想,‘但是隻是模擬也無法得到提升,而且還要考慮各種可能性。’
在需要的時候,有可能還需要藉助它的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