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小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43章 :,紅樓慧丫鬟,藥小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紫鵑覺得黛玉的話極有道理,孫思邈認為面脂面藥澡豆等皆是日常所用之物,理當人盡皆知,便有《千金翼方》,後又將畢生所知編纂成書,《千金方》、《千金要方》等廣為流傳,影響深遠,藥王美譽傳承千古,自己所知的急救知識全是拾人牙慧,為何不能外傳?諸如溺水、中風、昏厥、煙燻、失血等急救方法若廣為人知,必能減少傷亡。
次日一早,紫鵑便在黛玉書房裡鋪紙研墨,默寫自己知道的各種急救知識,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是現場急救,打算先粗略默下,然後逐條增刪修改,力求細緻入微。這不是一夕之間可以完成的,所以紫鵑也不著急。
而且,她雖然跟著黛玉讀書練字,書法不錯,但是她寫將出來的是白話,等編纂完成後還得請黛玉逐字逐句改為文言文,她打算編出兩版,一版白話文,一版文言文。
黛玉一口答應,道:“這是名垂千古之事,絕不言辭。”
接著,她又興致勃勃地替紫鵑想名字,又替紫鵑想別號,連列十幾個出來,總覺得都不好,忽有王老太醫打發小藥童兒來找紫鵑過去。
一開始是王老太醫拗不過林如海所請,親自來林家教導紫鵑,黛玉和紫鵑想著老太醫上了年紀,讓長者舟車勞頓倒成自己的不是了,所以後來改變了方式,都是紫鵑每日乘車到老太醫府上學醫,此後三節兩壽必定親去拜見送禮。
紫鵑對王老太醫居住的宅邸十分熟悉,今日亦和往常一樣,抵達後便先去王老太醫的藥房,王老太醫作家常打扮,正在奮筆疾書。
紫鵑上前請安,道:“先生,叫我有什麼事請吩咐?”
老太醫不能收她為入室弟子,她並不在意,但一直稱老太醫為先生。
王老太醫停下筆,摘下眼鏡,指著自己下首的椅子讓她坐下,道:“今日叫你過來,是有件事問你,你前些日子是否救了一個溺水瀕死的孩子?”
紫鵑一愣,忙道:“確有此事,先生是從何處得知?這件事知道的人並不多。”
王老太醫笑道:“算起來,你救的那孩子是我侄孫,他父親是我遠房侄子,兩家祖上連過宗兒,母親又是太太的一個遠房外甥女,細究起來雖是極遠的親戚了,但因都在京城裡住著,敘過宗譜,來往倒還頻繁。今兒他們家夫婦兩個帶孩子過來讓我看看脈息,說起當日之災,我才知道竟這樣巧。他們已謝過你了,我也不必再說這些,今兒叫你來,是想問問你當日救人的方法,結合我自己的,傳授與人,也是一樁功德。”
仁心者當如斯,紫鵑心中一讚,忙道:“先生既問,過幾日我便詳細記錄下來給先生送來,若能廣而傳之就是再好不過了。實話告訴先生,不獨救治溺水者,另有中風、昏厥、失血等許多應變之法我都知道一些,另有家常中遇到的誤食、中暑、受傷等情況的應急救治皆是其中,便是不懂醫術的人知道這些方法,也能當場救人,以免延誤最佳時機。我們姑娘建議我寫將出來,供天下人傳抄,雖不至於人人皆精此道,但多一個人知道,在遇到有人遇到這般危急情況時也能設法救治,不至於等大夫到了,人因救治不及時而喪失性命。”
王老太醫大喜,問道:“當真?”
看到紫鵑點了點頭,王老太醫立刻道:“既然你和林姑娘有此打算,我一時倒不急了,等你寫完了先給我送一份過來。等我研究過,若果然可行,當為利民之事,我來設法刊刻出來,傳與各處,這些日常中的應急救治之法對於百姓來說,遠比藥方子強。”
紫鵑笑道:“有先生幫忙就更好了,我原先還在擔憂這些法子記錄成冊,卻沒有良策叫外人知道,如今有先生這句話,我便不再彷徨了。”
王老太醫忽然問道:“忽然中風如何救治?”
紫鵑張口便道:“取針一枚,先刺破十指指尖,使血滴出,然後用力拉扯耳朵,從上至下,再以針扎耳垂,亦使血出,片刻後便可轉危為安,歪斜之嘴眼亦可恢復如常。”
王老太醫沉吟片刻,嘆道:“放血救命,細想可行。怪道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你雖然年幼,慧心巧思卻是極多,我隱約也聽說你治好了劉尚書家千金和顧節度使家公子的頑疾,咱們師徒兩個也得時常切磋切磋方好。”
紫鵑連道不敢。
王老太醫還欲說話,就聽門外傳來王老太太顫巍巍地聲音道:“不是說紫鵑那孩子過來了?怎麼還不見?你這老頭子留她在書房裡作甚。”
紫鵑常來王家,和王老太太極熟,心裡也頗喜歡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忙搶先出門攙扶著老太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