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小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5章 :,紅樓慧丫鬟,藥小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黛玉雖然自負,但卻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今日共有三五十位千金參加詩會,完成詩作的至少有二三十人,她想自己名次會排在上游,沒想到自己居然是魁首。頭一回起詩社她勝過劉艾,在後來幾次詩社裡劉艾有兩次奪魁,所以劉艾獲得第三名時她沒有多想。
驟然被大家推出來,又受所有人目光所照,黛玉一瞬間有些惶惶然,幸喜李嬤嬤的教導一直不曾放下,她很快就冷靜下來,從容地謝過永昌公主之賞。
望著眼前靈氣逼人的姑娘,永昌公主心中訝然,萬萬沒想到她居然有如此才氣。
命人將描金箱子搬過來,永昌公主笑道:“前面幾位大儒給你的評價是‘詞句風流別致,詩意悲天憫人’。別人寫詩看的是景,你詩裡描述的卻是桃花雪景下的民間疾苦。”
廳中一片譁然,她們大多數都是常來參加詩會的人,又經常家中主母出門應酬,知道那十二位大儒的身份和名氣,個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只是不願出仕,閒雲野鶴一般,鮮為人知,永昌駙馬無實權,常與這些人吟詩作畫,交情甚好。以前詩會評出的佳作,從來沒有大儒親口評論好壞,今日居然有這麼一句評語,難道林黛玉做的詩詞當真那麼好?
永昌公主如何看不出眾人的疑惑,命人取出黛玉的原稿,她已看過,單是這筆書法就足以傲視群倫了,含笑道:“我亦看過所有詩稿,果然字字珠璣。這是詩稿,你們若是不信,且先看看值不值得幾位大儒幾句讚譽。”
詩稿先到顧嫻手裡,她是東道主,亦已看過,而是傳給身邊之人,你傳我,我傳你,片刻後,皆已閱畢,八成都道自愧不如,餘下二成既不服氣又頗嫉妒,只不敢表露出來。
魁首的彩頭相較二三名來說,亦是十分豐富。
第二名青荷居士有的東西黛玉都有,一方古硯似乎更好一些,額外又多一座珊瑚筆架和兩把摺扇,皆是當世名家真跡,另有一幅米芾的字畫,亦是真跡。
皆是黛玉素日所好,再三拜謝。
賜下彩頭後,永昌公主便起身離開,任由顧嫻招待大家頑耍,過一時方散。
因有顧嫻的話在前面,黛玉並未和大家一樣。
顧嫻攜她到自己的院落上房,命人沏上好茶,笑道:“好妹妹,你這丫頭善於治療女孩子的面疾,不知可否治療男子面上的暗瘡?”
黛玉奇道:“難道太醫竟不能治?”
閨閣千金自恃尊貴,太醫很難望聞兩項,男子似乎並無此慮,故黛玉方有此問。
顧嫻苦笑一聲,道:“如何沒有找太醫來治?尋了好幾個太醫,都看過了,也開了方子配了藥,誰知皆不見效,反倒越治越嚴重,如今都不敢出門見人了。偏在這時,他岳父又嫌他有礙觀瞻,把親事給退了,他覺得無顏見人,幾次尋死覓活,急得他父母束手無策。也實在是沒有法子了,我才想請紫鵑出手,若能治好,必有重謝。”
聽完這一番話,黛玉輕輕皺了皺眉,先是覺得那男子岳家著實無情無義,然後又躊躇地道:“若是女孩子倒也罷了,不管結果如何,必讓紫鵑前去親診,偏是外男,紫鵑一個年輕女孩子,如何望聞問切?”
顧嫻忙道:“好妹妹,都說醫者父母心,好歹試一試。”
對於紫鵑的事情,黛玉從來不自作主張,她看著紫鵑問她的意見,紫鵑笑道:“醫者心中不分男女,顧姑娘既信我,我便一試,若治不好,也請顧姑娘諒解。”
顧嫻大喜,道:“既如此,我這就打發人去叫他到前廳等著。”
原來這男子不是別個,正是顧嫻大伯父家的堂兄,名喚顧雲,今年十六歲。按理說他是永昌駙馬嫡親的侄兒,其父又是京營節度使,在長安城裡算得上是有權有勢,模樣兒不好也不至於令女方退親才是,偏生女方之父是皇太后的嫡親弟弟,也是當今聖人的嫡親舅舅,倚仗二者之勢,端的囂張。永昌公主清楚侄子為帝和哥哥為帝是兩碼事,兼駙馬是富貴閒人,不得不避其鋒芒,大伯和丈夫都有同感,忍氣吞聲地受了前聘之物。
顧嫻一面跟黛玉解釋,一面冷聲道:“我伯父伯母說,鄭家以貌取人,也非佳偶,退了倒好,偏生我那哥哥是哥哥中年紀最小的一個,自幼嬌生慣養,初經風雨便有些承受不住。他人倒是極和氣,讀書也好,就因面疾而難參加科舉,至今一年多了,我們都愁得不得了。”
聽到人說顧雲已至前廳,顧嫻便請黛玉少歇,自己親自帶紫鵑過去。
及至進廳,果然看到一個美服華冠的少年公子端坐在內,面上抹著厚厚的脂粉,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