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俠小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棗兒溝發家記,南俠小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稼接的棗樹第一年就產了兩千多斤,這絕對是個大驚喜。
江家前庭後院的空地上全都鋪了木板、墊上麻布,一筐筐青青紅紅的棗子就像下雨似的往上面倒。
如果有人站在大門口往他們家院裡一看,首先入眼的就是一座座“棗山”。
小灰驢和小黑熊可算撒了歡了,趁著家裡人忙沒空管它們,天天在棗山上打滾,滾累了就啃棗吃,吃煩了接著滾。
江逸甚至有一次看到小黑熊用兩隻厚厚的熊掌抓了一大捧棗跑到後院去喂追雲——還都撿得紅透的,真是成了精了!
成熟的棗子放不了多長時間,必須儘快加工。
為了這個,他們家的學堂和針線坊都停了,大人小孩子全都跟著幫忙。
幸好於家寨的房子蓋好了,只等晾曬好了搬進去,村子裡的秋忙也沒開始,大夥都能來幫忙。
江逸又透過新任里正的關係,從附近的村子裡僱來些幹活踏實的婦人,臨時成立了一個棗子加工坊。
江逸稼接的棗樹有三個品種。
小棗脆甜,個頭不大,適合新鮮著吃,放久了容易壞。所以江逸種得不多,總共產了三百來斤,剛從樹上摘下來就被余文俊拉到了餘家商行,然後又轉手賣到了大戶人家的點心盤裡。
大棗水分少,不像小棗那麼甜,卻最是補身子,曬乾了好好儲存著幾乎能放一年。幹大棗不僅可以直接吃,也能燉湯、做饅頭,還是做棗糕的主要材料。
這個品種江逸種得最多,大概有一千五百斤,結果他們家屋頂晾不下,還把村裡那些蓋了平頂房的人家的屋頂全徵用了。
說起來村裡人是真實在,自家腦袋頂上晾著那麼一層紅彤彤的棗子,不僅一個不吃,還特意派了家裡的孩子到屋頂上守著,唯恐有鳥雀過來啄食。
相比之下江逸家的屋頂就成了大鳥小鳥們唱歌聚餐的最佳場所。
還有一種叫面棗,江逸喜歡叫它“饅頭棗”。這種棗子不光外形像饅頭,口感也是鬆鬆軟軟的,就連味道都跟饅頭有點像。說白了,就是面,不甜。
雖然面棗並不適合生吃,卻是做棗罐頭的最佳材料。
這個年代還沒有罐頭食品出現,也沒有人拿水果來醃製。對於自己想做的這兩樣東西,江逸是既期待又擔心。想想在前世,水果罐頭剛出現時不是也被質疑過不新鮮、會吃壞肚子嗎?
就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蘇雲起拍拍他的肩膀,淡淡地說道:“想做什麼就做吧,最差不過毀了這些棗子,只當沒種。”
往往人在最糾結的時候就需要別人這麼一提點便能豁然開朗。江逸鬆了一大口氣,就像蘇雲起說的,最糟糕的情況不過是一罐都賣不出去,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也不用扔,他們自家吃不完就拿來送人好了。
醉棗可以送給愛喝酒的,軟軟的蜜棗牙齒鬆動的老人和比較小的孩子肯定喜歡。
是的,江逸就是想用面棗做這兩樣東西——醉棗和蜜棗。
雖然都是醃製,除了都要挑選飽滿無蟲蛀無破損的棗子之外,之後的流程卻十分不同。
做醉棗時棗子不能拿水洗,需要用細軟的布料一個個擦乾淨,去蒂,然後在酒水裡滾一圈,再扔到罈子裡封存,這就是所謂的醉棗。
需要注意的是,用來做醉棗的酒一定要是醇正的糧食酒,只在棗子表面沾一圈就好,可不是用酒直接泡著。
蜜棗的加工更麻煩些,用水洗過後需要控水、晾曬,這個過程需要把握好度,既保證把棗表面的水份晾乾,又不能讓棗子原本的水份消失。
之後就要上屜蒸,等到棗子被蒸得綿軟膨大稍稍開裂的時候,就熄火放涼,不能隨意翻動,以免破皮。
最後把放涼之後的蒸棗小心地倒進罈子裡,然後加入糖水或者蜂蜜水就好。像江逸這樣的土豪,當然是兩樣都加,一個增加甜度,一個對腸胃好,在這方面他可是絲毫不會吝嗇。
別人家醃棗都用罈子,江逸家直接用的將近一人高的大缸。一溜三十幾個又高又粗搪瓷缸佔滿了他們家南牆根,時時刻刻散發著酒香和蜜甜的氣味。
小黑熊從早到晚都守在大缸旁邊,試了各種方法想要爬上去,甚至有一次在小灰驢的幫助下它還真成功了——要不是缸口被泥封著,它一準得掉下去,變成“蜜熊”。
十天,只需要耐心地等上十天這些棗子就能出缸。
家裡的孩子們天天數著日子,一天天盼著早點吃到。
村裡相熟些的也會偶爾過來看上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