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俠小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棗兒溝發家記,南俠小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午飯是在山上吃的,這個季節山上不能生火,所以江逸提前做好了飯糰,裡面摻著肉丁和蔬菜碎,鹹淡適中,變冷了也不會影響口感,孩子們十分愛吃。
江逸咀嚼著飯糰想起了壽司的味道,想著如果能找到紫菜以後再做湯就不用擔心鮮味不夠了。
提到這個,江逸突然想起朵顏三衛缺碘的事——紫菜和海帶裡含有十分豐富的碘無素,如果每天能吃一些,根本不用再特意吃加碘的食鹽。
這兩樣水產品恰好生長在緯度較低的冷水區域,這樣一推算,中國的渤海灣似乎就是個不錯的地方。
然而,如果江逸沒記錯的話,中國並不是第一個人工種植海帶的國家,最初的藻種是從朝國還是日本進口的來著?
按理說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沿海地區的生長環境都十分適宜,是沒有還是沒被發現?
想到這裡,江逸把烏木叫過來,問道:“烏木,你知不知道海帶是什麼?”
烏木搖搖頭。
“就是那種在海里長的,寬寬長長的,墨綠色,吃起來帶鹽味,挺有嚼勁……”江逸極力描述。
烏木還是搖頭。
“那……紫菜呢?”江逸不死心。
“我們沒有吃過海里長的東西。”烏木很少說話,聲音卻低沉悅耳,莫名有著一種說服力。
江逸聳了聳肩,看著他說:“我覺得你應該讓你的隼給你的首領父親送個信兒,讓他派人去海邊上找找這兩樣東西,如果真能找到的話朵顏三衛就不用費盡心思從中原買鹽吃了。”
說起來這也只是午飯間的一個小插曲,江逸說過就忘了。然而烏木卻上了心,至於以後會牽扯出多少事情,那是後話。
今天雖然沒有令人驚豔的收穫,孩子們卻很高興。
他們把自己摘到的每一個小果子都仔細地收起來,就連吃起來要費老大勁的毛粟子都裝了小半筐。
孩子們跟著大人幹活的這些日子,常聽村民們提起,不能浪費吃的,不然觀音娘娘會生氣。所以,他們甚至掉在地上被蟲子咬了的那些都沒有被放過,孩子們說要拿回去餵鴨子。
這一點是江逸最欣慰的。
******
回程的時候有一件事十分令人期待,那就是江逸跟小川說好的抓刺蝟。
這一帶的刺蝟不知道屬於什麼品種,大多生活在灌木叢中,從它們的窩附近散落的果核和種子來看,應該屬於雜食性動物。
小傢伙們看起來還挺會享受,窩裡鋪著乾草和樹葉,外圍用樹枝擋著,舒適又安全。
小川連掏了兩窩,都是拖家帶口的,總共有十三隻。
江逸一邊咧著嘴往筐子裡裝一邊絮絮叨叨地保證:“放心我不會傷害你們的,只是給你們換個家,那裡可以吃到甜甜的棗子,冬天也會有人餵你們,還有更溫暖的窩可以過冬哦!”
看到江逸如此小心的樣子,孩子們的愛心也被點燃,隱約理解到這些帶刺肉又少的東西並不屬於“加餐”的範疇。
小十三第一個蹲下來,幫江逸往筐子裡鋪乾草,然後是小寶,再然後是其他孩子。插不上手的就跑到附近去找乾淨的落葉和草窠。
為了防止不同窩的刺蝟打架,江逸還特意分著放到了兩個筐子裡——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動物食物豐富、隨遇而安、性子又懶,估計也不會打起來。
野生的刺蝟有些臭臭的,江逸沒有半點嫌棄,全部安置好了以後才用水饢裡的水洗了洗手。孩子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洗了手,沒一會兒原本鼓鼓的水饢就空了。
小川溫和看著這群大小孩子,無奈地把水饢交給二牛,叫他去尋處山泉打些水。
離回家還得走兩個多時辰,需要翻過兩座山,沒有水可不行。
不一會兒二牛就回來了,不僅打好了水,手上還多了樣東西——用芭蕉葉裹著,有一小兜。
“小逸,你看這個!”二牛把手裡的東西遞給江逸,憨笑著說,“俺記著你之前做過吃,可香了!”
江逸一看,也挺高興,“這個是木耳,你是在樹幹上摘的嗎?”
“打水的河邊有個木頭墩子,上面長了一層,我看著眼熟就全摘回來了。”
江逸又問:“是槐木墩子?”
二牛抓抓腦袋,懊惱地說:“沒注意。”
江逸想了想,說:“這個不能瞎吃,有的有毒有的沒毒,待會兒你們看能不能逮只田鼠,咱們拿它試試毒。”
二牛拍拍手,笑道:“小逸就是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