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俠小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開鎖禮,棗兒溝發家記,南俠小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明朝換了皇帝,朱棣上位後,廢除了建文年間頒佈的一切政令,自然也包括禁令。
江家便是直接受益人,蘇白生可攜帶家眷回故籍,雲舒自然也能外出探親。
梅子要過生日,要成親,成親之後就要留在草原上過自己的日子。
江逸第一個給雲舒寫信,讓他和大山帶著袁繡娘與餘素娥北上,即使趕不上梅子的生日,至少也要參加婚禮。大家心裡都明的,從今往後,路途遙遠,兄妹間若想再見恐怕不易。
雲舒收到信後,以最快的速度把家中各項事務打點完畢,採石場交給於大柱,地裡的活有村民照應,春夏兩季棗山上的活兒不多,於老頭看著采采蜜、剪剪枝就好。
家裡就託給江貴——現在江春材漸漸把村子交到了他手上。
好在村裡人幫他們家做活都熟了,有江春材和英花管事,怎麼也出不了岔子。
於是,雲舒和大山就帶著各自的家眷,又從餘家商隊調了幾位好手,馬不停蹄地朝著大寧趕來。
與此同時,梅子的生日宴兼笄禮兼認親禮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去年梅子十五週歲,因為並未許嫁,所以笄禮推遲了一年。
按照這邊的風俗,認親儀式比較簡單,兩家商議過後,定在了梅子生日的前三天。
這天一大早,秦同知協同夫人帶著三個兒子及其家眷一起來到城北的江宅,除此之外並無外人,就連下人也只帶了兩個,一個是秦同知的左右手,另一個是秦夫人的貼身侍女。
這樣的安排,充分顯示出對方的重視。江家沒有下人,他們便只帶了兩個,然而嫡親的兒子兒媳悉數到場,擺明了是把梅子當親閨女對待。
江池宴和蘇白生帶著全家站在門口迎接,一看這樣的陣容,心裡更加放心,於是,面上表現出來的熱情也更加真心實意。
乾孃第一次上門認乾女兒,需要帶著特定的物件。
尋常人家需到廟裡求了開過光的木製碗筷,再做上一兩件衣服便可;富貴人家通常是打了成套的金銀碗筷並長命鎖,再加上衣服由乾孃親手送給女兒。
秦夫人吩咐大兒媳二兒媳一人拿著一套碗筷,三兒媳抱著一身衣服,讓梅子挑選。
梅子給乾爹乾孃並三位嫂嫂行了禮,然後恭恭敬敬地看向她們手裡的東西。
衣服好說,就是那麼一套,一看就是上好的料子,花樣也是年輕姑娘們穿的,只是,兩個木匣子裡的碗筷卻有些不同。
大兒媳拿的是一套金碗金筷,長命鎖也是金的;二兒媳拿的卻是銀碗銀筷,還有銀製的長命鎖。兩套東西款式大小完全相同,一看就是叫人定做的。
梅子笑盈盈地接了秦二媳婦手裡的匣子,並對秦大媳婦屈膝道:“還忘大嫂原諒小妹,實在是二嫂子手裡的東西更合我心意些。”
秦大媳婦面上也露出一個端莊無比的笑容,狀似親暱地調侃道:“我怎麼覺得妹妹沒眼光呀,嫂子我手裡這套可是金的,兩廂對比之下怎麼也該選這個才是。”
“大嫂有所不知,銀製碗筷最適合老人家、女子及孩童使,袪溼、避邪不說,長期使用還能清理腸胃、延年益壽,這個對小妹的吸引實在大了些。”梅子眨眨眼,帶著些恰到好處的嬌憨。
秦大媳婦掩唇輕笑,眼中滑過一絲讚賞,“哎呀,原來如此,妹妹懂得可真多,以後呀,你得多到嫂子這裡歇歇,把那小腦袋瓜裡的東西都說給我聽聽,讓嫂子也長長見識才好。”
若是單單聽了家人的吩咐選了銀製物件只能算是乖巧聽話,若是還能圓出這許多道理並讓人聽著舒服,實在就算聰慧喜人了。至此,秦大媳婦算是認了這個妹子。
梅子只當沒聽出她內裡的意思,只是謙虛地說道:“我可不能貪了這個名聲,這話都是逸哥告訴我的,我們家真正懂得多的除子伯伯和小叔便是逸哥。”
提到外男,秦大媳婦不便多說,倒是秦同知介面,好好地把江逸誇讚了一番。
實際上,前一天江池宴就找梅子說了今日可能發生的情況。按理說,照著秦家的財力和地位,認乾親是應該用金器,若擅自降了級倒顯著他們對這個乾親不重視,也會讓人笑話摳門。
可是,現實情況卻有些不同。新皇剛剛登基,重用了秦同知,當此之時他理應謙恭謹慎,絕不能讓政敵抓住把柄,這樣一來,用金器反倒不合適了。
秦家夫婦商量過後便想了這麼個辦法,乾脆打出兩套來,讓梅子自己挑。
梅子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