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灩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偶遇,十樣錦,金波灩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畫上畫著一個織娘,原來是說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又問:“是什麼意思,你們給我講一講吧。”
三弟和三弟妹你一句我一句地便講了起來。雲娘聽了,便明白湯巡檢寫給自己的原來只是一首詩中的前兩句。突然覺出他不肯寫後面三句的原因,自己和他果然有些像牛郎和織女,雖然只隔著一堵牆,可是卻不能多來往。恐怕寫了也是傷情。
又見平日裡在大家面前不怎麼說話的三弟和三弟妹說起詩來眉目相對的樣子,十分地有情有誼,從心底裡羨慕起來。如果自己也識字有多好?
她其實還有兩個字要問,就是湯巡檢在後面的落款,現在卻不方便說,只等沒人的時候再悄悄問吧。
大嫂也聽得入迷,便笑道:“三弟和三弟媳,你們再把那些詩給大家說幾句,我們都愛聽呢。”
三弟便果然咳嗽一聲,念道:“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三弟媳也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雲娘再也聽不進別的詩了,只在心裡一遍遍地默唸著那首寫牛郎織女的詩,牢牢地記在心頭。
另一邊,青松、青竹和蘿兒正纏著爺爺,“爺爺,你爺爺說我們杜家先前怎麼過八月節啊?”
“那時候啊,可不像現在這樣簡單。不說做了多少吃食,就說家裡就有戲班子,吹拉彈唱無所不有,大家可以一面賞月一面看戲。”
“嘻,看戲?我也想去看戲了。”
“我還想吃許多好吃的……”
於是在孩子們吵吵鬧鬧中,這個中秋節便圓滿地過去了。
第二天,大家都起得晚一些。不過起床後,做農活的做農活,織錦的織錦,玩鬧的玩鬧,節已經過去了,日子又回到了常態。
雲娘換了身粗布衣裳,厚底鞋子,提了籃子,向娘說了一聲,“我想去小竹林裡轉轉。”
杜老孃便道:“這時候桑椹正好,你怎麼不去採桑椹呢?茵兒和薇兒已經與幾個姑娘約好一起去呢。”
採桑椹的都是年輕小姑娘,自己才不想去湊熱鬧。雲娘便道:“也不知這時候還能不能找到僧竺蕈了?我去看看,再順便挖點筍回來。”
這時候的筍並不好吃,比起春筍冬筍都差得遠了,杜老孃想了想,卻沒有說,她明白女兒只想去散散心,便問:“要麼讓你嫂子陪你去吧?”
“不用了,嫂子們都有事呢,走慣了的路,不要緊的。”
大嫂看看天道:“這些日子陰晴不定的,也不知道會不會下雨,雲娘帶把傘吧。”
雲娘卻嫌麻煩,“竹林裡竹子那樣密,帶著傘走路都不方便。若是下雨,我就到竹林裡的那間小屋避一會兒。”說著便走了。
秋天的竹子愈發蒼翠,竹子的清香也愈發濃郁,溼氣很大,似乎有一層薄霧一般。雲娘走在片片落葉上聽著沙沙的聲音,心裡莫名地就靜了下來。
她按照小時候的記憶找著先前長著僧竺蕈的地方,可卻一株也沒拾到。想想也是,夏天早過去了,僧竺蕈早該被人拾走了。
雖然一次次地失望了,但云娘並不在意,她也只是隨便逛逛。甚至就是看到了筍,也只是隨意挖上幾根。
一直走到山腳下,幾乎到了竹林的盡頭,她突然發現了一株僧竺蕈,驚喜地跑過去摘了下來,原來還有一株沒有被別人拾走。
將僧竺蕈放到籃子裡,雲娘便準備回家了,不料就在此時,瓢潑大雨兜頭落了下來,原來竹林十分茂密,裡面便有些陰暗,而云娘又一心找僧竺蕈,忘記看天色,立即被澆得透心涼。
雲娘抬頭向天空看了一眼,大雨立即打得她睜不開眼。她便知道想跑回家已經來不及了,便決定像來時說的那樣,去竹林裡的小屋躲一躲。
那間小屋就在山腳下,相距並不遠,是冬天裡到山上砍伐木頭的人搭的,一旁還堆著去年沒有來得及運走的木頭,眼下正空著,雲娘幾步便跑了過去。
小屋還與記憶中的一般,只是推門進去,雲娘發現似乎有人剛住過。竹桌、竹椅、竹榻都很乾淨,地中間的炭盆裡還有些灰燼。
也許是與自己一樣來避雨的人吧?
雲娘這樣想著,也不在意,村裡的人都知道這間小屋,不只躲雨,就是上山下山路過時歇一歇也平常。先將籃子放在桌上,把頭上的帕子摘下來用力擰乾水,又想將外衣解下也擰一擰,就聽竹門“吱嘎”一聲,又進來一個人。
雲娘便趕緊將衣襟重新攏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