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灩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賣綢,十樣錦,金波灩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雲娘聽了鄭源的話便冷冷地笑了,過去她是傻,但是誰又能傻上一輩子呢!
果真她這一試就試了出來,鄭家怎麼會白養著自己呢?
其實她雖然說以後在鄭家不織錦了,但也不過是想看看他們的態度,也是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如果他們答應了,自己果真回去,也不可能總不織,因為自己其實也喜歡織的,而且還分外想那臺妝花織機。
她之所以答應重回鄭家,是想好了不再把鄭源當成丈夫,自己織錦過日子其實也與在孃家一樣,還免得名聲不好。可是鄭家來接自己回去,終究不是因為後悔,而是因為他們惦記著那妝花紗。
一時間,雲娘並沒有失望,其實她心裡早就明白的,只是總還想著再試探一下。
“哼!我就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好事,趕緊你們還惦記讓雲娘回去給你們當牛做馬呀!”二哥跳起來道:“別讓我再沒好話,趕緊離了我們杜家!”
雲娘再也沒有心情去管,轉身回了屋子,只聽二哥和二嫂吵嚷著將鄭家人趕出去,回來關上了門。
又聽娘突然道:“二郎,把年禮給他們拿回去。”
二哥又道:“他們剛在我們家吃了席,年禮我們就應該收下!”
二嫂應和著,“對,憑什麼拿回去!”
爹便生氣了,“我們不要他們的爛東西,趕緊送回走!”
二哥只好拎起東西追了上去,一會兒回來道:“都扔給他們了。”
鄭家一家這一次來杜家村後,先前悄悄說雲娘壞話的變成了明著的,都覺得她有些過了。
在大家的眼中,公婆和丈夫親自來接,面子已經足了,她再不應該拿大。就連杜家村裡的老人們,也有幾個過來勸杜老爹送女兒回鄭家。
杜老爹在村子裡算得上有名望的人物,做事亦有手段的,先前從不主動提及女兒的事,現在卻將事情一一攤開,又道:“若是你們,可會再把女兒送去這樣的夫家?那竟不是織錦,而是掙命呢,再如是過上兩年,我們家的雲娘恐怕就再回來了!”
縱然是覺得雲娘回來有失杜家村顏面的族老們,到了此時也不好再說什麼,也就罷了。只因有人又是受了鄭家的託請,便又勸幾回,無奈杜老爹只道:“若是要雲娘回去亦可,只有一項,那就是雲娘回鄭家不再織錦,只要鄭家能答應,大家再一同作保,我就送雲娘回鄭家!”
誰會做這樣的保?事情便慢慢息了。雲娘為了躲開閒言碎語,索性很少出門,只當在家養著身子。
好在,剛過上元節,大哥二哥便將織機拿回家中,又按雲娘說的買了最便宜的絲,雲娘閒極無聊便要織錦。
“這些天剛養得好些,就要操心了”杜老孃這些日子一直在給女兒補身子,自然是不許的,“不是說好了過了正月再織嗎?”
雲娘便笑,“官衙裡的老爺們過了十五都開印了呢,我們倒比老爺們還尊貴?盛澤鎮上有的人家過了初五就織錦呢。”又道:“我現在先教大家,等學會了,正月也過去了。”
二哥自然最贊同,“雲娘願意織就織吧,更何況這織機是我一直求著諸家,將別人先前訂了還沒取的先拿了回來,白放著也可惜呢。”
就連三弟婦、茵兒、薇兒也都急切想學,杜老孃攔也攔不住,況且這臺織機是大家湊份子湊起來的,哪個不希望立即生了利?於是便織了起來。
雲娘一面織一面給一家人講織錦的事,“我們現在拿的絲是直接從繭中繅出來的,並沒有經過並絲拈絲,也沒有染過色,織出來就是素綢,也叫坯綢的,價是所有綢中最低的,自然也是最好織的。我當年織錦也是從織素綢開始,你們先織上一年半年的,等手法好了再學織綵綢、提花綢。”
茵兒急切地問:“那我們能學妝花嗎?”
雲娘便笑了,“妝花更難織,就看你到時候有沒有那個悟性了。”
大嫂便笑道:“小小的人,心倒是高,能織素綢就很不錯了,還想著織妝花?”
“我看茵兒倒未必不能織妝花,”雲娘笑道:“家裡的人只要提花織得好了,又不怕吃苦肯學,我自然會教的。”
杜老孃便道:“若是家中的女子們都會織妝花,到我們家求娶的還不踏破門坎?”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了。
最簡單的素綢並不難織,沒幾天三弟婦、茵兒便學會了,很快最小的薇兒也能上手了。只一臺織機,大家輪流織,雲娘早起先織一匹,差不多中午就織好了,下午換茵兒和薇兒,然後再是三弟婦,一整天也只空上一兩個時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