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談論佛經,重生水蝶兒,貓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們光想著毛氏手裡的寶貝多,卻從未想過這些年,水老爺子當家後手中再無進項。每個孫子結婚生孩子都是拿的自己物件兒隨喜,即便金山銀山也有搬空的一天。

水冉出嫁六七年,水草出嫁也有六年了,逢年過節從未給毛氏帶過半分節禮,更別說銀錢,所以自私的人永遠想的都是別人口袋裡的東西。

水蝶兒她們在裡屋聽得清楚,也懶得出來應聲。毛氏對她們的態度也是淡淡的,等她們走後,毛氏給蝶兒和小綠講了個故事:

“索取者和給予者,前者吃得好,後者睡得香。一天,閻羅王對兩小鬼說:“你們兩個可以到人間投胎去做人了,現在我手裡有兩個名額,一個呢,一生都忙著給東西。一個呢,一生都從別人那拿東西。你們願意做哪一個啊?”小鬼甲搶先跪下來:“閻王老爺,我要做那個一生從別人那拿東西的人。”小鬼乙只能讓步,選擇了一生都要得別人的那一個。閻王爺也不囉嗦,撫尺一震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到處向別人要東西。小鬼乙投胎到富裕厚德的人家,時常佈施賙濟別人。”

“祖奶奶,我懂了。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其實是教育我們學會付出,多給予愛,少計較,對不對?”水蝶兒想了一會兒說道。

毛氏笑了笑,繼續說道:“惦記著別人的財物,那是貪念。《佛遺教經解》中說:“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常樂,即是福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居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做人不可讓貪慾堵塞自己的心智,矇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慾太強會讓人的靈魂變態,變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蝶兒和小綠聽的非常認真,這是毛氏第一次運用佛經來教會她們人生道理。

小綠奶聲奶氣道:“所以,她們看似得到了錢財,實際上失去的更多,所以精神上一點都不快樂,對嘛?祖奶奶”

“小綠真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毛氏愛憐的點點小綠的鼻子道。

蝶兒問道:“祖奶奶,我見您都沒什麼煩惱,無論爺爺對您做什麼都是一副淡然的樣子。我會很生氣,明知道不對,卻無法控制,您是怎麼做到的?”

毛氏摸摸蝶兒柔軟的頭髮,換了個更舒服的坐姿:“傻丫頭,你也沒做錯什麼。換個角度去想,你爺爺其實活的也很苦,你的心境就會不同。”

蝶兒疑惑了,“爺爺怎麼過的苦了?我覺得他是所有人中活的最肆意妄為的。”

毛氏笑了笑:“燃燈法師說: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慾,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

小綠聽的似懂非懂,蝶兒卻悟了,想起水老爺子的所作所為,內心的平靜很多,更多的是悲憫。

“對於爺爺,我們是給予者,因為他是個可憐人,是需要被幫助的人。所以,無論他做什麼,我們都是會原諒的。”小綠掰著手指頭道,眼巴巴求表揚的樣子逗樂了毛氏和蝶兒。

“真是聰明的丫頭,當我們的心境發生變化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本沒有多少紛爭的。”毛氏摟著兩個娃感嘆道。

佛家說“善有善報”,並非是唯心的因果報應之說。多行善事,或許別人不會報答你的善舉,但至少不會給你帶來禍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常處在快樂之中,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善報。所以,人生在世,要樂於助人,要善於給予愛,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愛和幸福。

等英子回到家,看著床上睡得東倒西歪的三祖孫,覺得畫面溫馨極了,躡手躡腳的關上門,回頭跟水青做了個小聲點的動作,到廚房忙活去了。

水青拎著籃子也跟到後屋,把菱角分出來,一部分拿去給英子用水煮,一部分用溼布遮蓋起來,避免第二天不夠鮮亮。又來回跑了兩趟才把剩下的蓮蓬搬回家來,看來今晚要忙到很晚。

英子回來,毛氏就醒了,想下地幫忙,稍微動一下,疼的齜牙咧嘴也不敢太過任性。蝶兒揉著眼睛見毛氏想要下床的動作,連忙摁住,問道:“祖奶奶,您要拿什麼東西嗎?還是想如廁?我叫媽來幫您。”

小綠也醒過來了,吧嗒吧嗒跑去外面端來一杯水,給毛氏,弄的她哭笑不得。

“沒,躺久了,想換換姿勢。”

“祖奶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