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零六十一章 榆關,封侯,高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居庸關南關城上計程車兵各位緊張,一千士兵在西軍騎兵殺來之前逃脫,跑出了南城關,此時關門緊閉,上面站在數百名神情緊張的契丹人金兵,他們手執弓弩,戰戰兢兢望著城下數百步外的西軍騎兵。
南關城比北關城低矮得多,只有兩丈高,而且地面平坦,沒有居高臨下的坡度,這樣的關城很容易被攻破。
西軍攻城的經驗十分豐富,針對不同的城門,他們有不同的應對之策。
對付這種低矮的城牆,完全不需要鐵火雷,劉瓊一聲令下。
從隊伍中走出三百名士兵,每個人都懷抱一隻火油皮袋,這是一種特製的皮袋,前面有銅管和噴口,士兵擠壓皮袋,可將火油噴出十幾丈外。
這時,六千弓弩手上前,以三段射的方式向城頭髮射箭矢,城頭上計程車兵紛紛蹲下,箭矢一輪接著一輪,密集如雨點,壓得他們根本抬不起頭。
忽然,一股股黑色液體噴射上城,很多士兵都被潑濺一身,不等他們反應過來,數十支火把扔上來,‘轟!城頭上燃燒起來。
隨著黑色液體不斷噴射上城,城頭火勢越來越大,數百名士兵身上著火了,連滾帶爬向城下奔去,不多時,城頭變成了一片火海。
百名士兵抱著巨大的攻城槌出現了,他們吶喊著奔跑上前,攻城槌重重撞在城門上,城門劇烈晃動,已經快支撐不住。
百名士兵後退數十步,再奔跑上前,“轟!”城門被撞開了。
南關城沒有甕城,外面就是谷口,天還沒有亮,雖然城頭上火光熊熊,但依舊看不清谷口的情況。
劉瓊隨即下令,“箭矢開路!”
六千士兵奔跑上前,將六千支箭矢射向谷口,犁地三輪,騎兵主力這才衝過了關城,關城外和谷口早已沒有了一個士兵,所有計程車兵都逃走了。
三萬穿過了南關城,踏進了燕山府的土地。
在渤海西北部,靠近遼西走廊之處有一座島嶼,叫覺華島,距離遼西走廊岸邊約二十餘里,島嶼佔地兩百頃,山石奇秀、樹林茂密,島上原本有幾十座寺院,被篤信佛教的遼國皇室供奉,隨著遼國滅亡,失去了生活來源,島上的僧眾難以生存,都漸漸散去,目前只剩下幾座寺院依靠幾頃土地,自己耕作糧食蔬菜,艱難度日。
但從去年秋天開始,西軍水軍佔領了這座島嶼,水軍源源不斷上島,最多時達兩萬人之眾,數百艘萬石大船停泊在島嶼附近。
大量糧食物資被搬到上島嶼,讓島上的僧人既高興又苦惱,高興是大量糧食物資上島,他們也能得到糧食和生活物資,而苦惱是他們失去了自由,所有僧人不準出寺院,他們的幾艘小船也被沒收,防止他們去岸上報信。
水軍臨時都督府設在島上的大龍宮寺內,天剛亮,幾艘斥候的快船穿過海面濃霧,停泊在小島岸邊,幾名斥候跳上岸,向大龍宮寺奔去。
水軍都督湯懷此時就大龍宮寺內,和方丈慧明法師喝茶閒聊,很巧的是,慧明法師和湯懷是同鄉,都是相州湯陰縣人,慧明法師二十歲上島出家,一晃過去了四十年,對故鄉的景色風物漸漸忘記了,讓他欣喜的是,和湯懷的聊天中,他又一點點回憶起來了。
這時,親兵在堂下稟報,“都督,斥候來了,帶來了雍王殿下的手令!”
湯懷連忙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報信斥候士兵走上堂,單膝跪下行一禮,“參見湯都督!”
“免禮,雍王手令在哪裡?”
斥候取出手令呈上,湯懷接過手令開啟看了一遍,點點頭,“我知道了,你下去休息吧!”
送信斥候下去了,湯懷又問慧明法師道:“法師知道榆關嗎?”
慧明笑著點點頭,“貧僧年輕時,曾在平州法華寺學習了幾年,榆關就在平州,是平州和潤州的交界處,燕山山脈直接入海,距離海邊不遠形成一座斷裂峽谷,榆關就在這座峽谷內,高大雄峻,氣勢壯觀,守住榆關,遼東的金兵就休想從遼西走廊進入燕山府。”
“那邊可有登陸之地?”
“大船登陸,可以在潤州海陽縣登陸,小規模登陸,用小船靠近榆關登陸就是了。”
湯懷大喜,合掌道:“多謝慧明法師!”
“哪裡!哪裡!貧僧要感謝湯都督贈送的糧油布匹,令貧寺終於有了一點點儲備應對災年。”
停一下,慧明法師又道:“我有個徒弟的家就在榆關附近,他很熟悉那邊地形,我讓他給西軍帶路。”
“那就太感謝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