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態度,封侯,高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當做幕僚了,他自然就不會再替朝廷考慮,事事都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
才短短一個月時間,眾人便感受到了他的變化,大家也不再叫他半相,這個半相的綽號實在有點挖苦人。
陳慶好奇地笑問道:“為什麼一點不奇怪?”
呂青苦笑道:“哎!其實殿下應該想到的,是因為財源!”
陳慶這才恍然,他確實應該想到的,他很瞭解張俊的情況,現在張俊割據的江淮地區,除了揚州稍微好一點,還有靠荊襄這邊好一點,其他各地簡直是一片瘡痍,甚至比河南道還要慘,主要是宋軍和金兵的幾次大戰都爆發在江淮地區,整個江淮地區淪為戰場,百姓流離失所,加上戰爭後引發的瘟疫,導致江淮地區百里無人煙。
當年透過荊襄和商州逃到關中的江淮百姓就達百萬人之多,還同樣上百萬留在荊湖兩路的江淮百姓,那次大逃亡後,江淮徹底傷了元氣,至今沒有恢復,原本數百萬人口的江淮,現在只剩下一百二十餘萬人口。
區區百萬人口怎麼可能支撐得起二十萬大軍的補給和軍俸,朝廷一旦斷了淮西軍的補給,就算張俊有點積累,也絕不是長久之計,張俊當然要尋找穩定的財源。
最好的財源地是江南東路,人口最多,產糧最盛,是天下最富庶之地,可惜那邊是朝廷所在的核心之地,想都別想,其次就是鄱陽湖區所在江南西道,這裡沒有受到金兵蹂躪,雖然有過匪亂,但都被朝廷及時平息,沒有傷元氣,加上又接收了中原和江淮的大量移民,使江南西道成為朝廷重要的財源之地。
憑藉江南西道的上千萬人口,支撐二十萬大軍沒有絲毫問題。
所以陳慶也由此明白了張俊的戰略企圖,恐怕他奪取揚州是假象,真正目的是要奪取江南西道,解決財源問題,尤其現在有了戰船他便開始著手實施自己的戰略。
別看張俊表現的平庸,但在做大事上,張俊一點都不含糊,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裡?也知道該怎麼解決。
所以張俊才會那麼果斷地答應王靜修回老家,王靜修竟然看不懂他的戰略,他自然就不會再用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