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拉攏,封侯,高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天上午,張俊得到訊息,他之前的軍師兼首席幕僚王靜修在安慶府桐城縣病逝,張俊大感心痛,隨即下令厚葬。
逝者已去,活著的人才更重要,張俊隨即任命楊石為首席幕僚,另外三位幕僚也順勢升一級。
張俊特別講究等級和規矩,他手下有五名幕僚,王靜修在的時候,他基本上不會問其他四人,只有當他不同意王靜修的建議時,他才會問排名第二的楊石。
只是他不接受王靜修建議的時候極少,幾乎沒有,所以其他幕僚基本上沒有當謀士的機會,只能替他處理各種文書。
現在不一樣了,自從王靜修反對張俊和朝廷交惡,反對他的野心膨脹,張俊就漸漸不再理會王靜修,而更多問計於排名第二的楊石。
尤其楊石向他獻計,財源困難是他最大的短板,要解決這個短板和不足,最好的辦法就是奪取江南西道,得到財源富足的江南西道,他的基業才能長久。
楊石的獻計和張俊的想法不謀而合,令張俊大為讚賞,而王靜修就是因為堅決反對他奪取江南西道,而被他下決心趕走。
楊石今年約四十歲,跟隨張俊也快十年了,他身材不高,小鼻子小眼,沒有王靜修那般瘦高儒雅,所以張俊一直不太喜歡他,在和平時期沒有他出頭的機會。
現在不一樣了,爭霸的野心在張俊心中膨脹,相貌外表都不重要了,能助他上位才是關鍵。
一個上午,楊石接待了十幾撥前來賀喜的賓客,他現在在壽春,而張俊則在長江上,坐著萬石大船從揚州返回鄱陽湖。
儘管十分疲憊了,但楊石心中喜悅還是讓他一點睏意都沒有,也坐不下來。
這時,他的隨從送來一張帖子,“老爺,有個商人拜訪,說是從京兆來的。”
聽到‘京兆’二字,楊石心中勐地一跳,商人和他關係不大,恐怕京兆才是關鍵。
他想了想,吩咐道:“請他來客堂!”
不多時,一名三十餘歲男子來到客堂,身材高大,腰挺得筆直,一雙眼睛格外有神,楊石心中明悟,這一看就不是商人,他連忙笑著迎了出來,“在下楊石,請問東主是”
男子給他一份帖子,楊石接過帖子,頓時嚇一跳,帖子上寫著‘雍王府情報司員外郎李葉城。’
“這邊請!”
楊石把李葉城請到了隔壁貴客堂,這裡更安靜,也更隱蔽。
李葉城取出一塊方形銀牌放在桌上,推給楊石,笑眯眯道:“這是我的身份牌,請過目。”
楊石倒也知道一點,雍王手下官員和將領的身份採用牌印製度,三品以下用牌,三品以上用印,光牌就分為玉、金、銀、銅、鐵五類,文官為方牌,武官為圓牌,最低計程車兵都用鐵圓牌。
這位李葉城用的是銀方牌,那就是六品文官,這個官職已經不低了,知州也才正六品。
楊石連忙陪笑道:“這次多虧貴方提供戰船援助,王爺才得到了水軍,如虎添翼,我家王爺天天都在感謝雍王殿下。”
李葉城微微笑道:“這是雙方互利之事,但這不是我的職權範疇,我只是為楊先生個人之事而來。”
說完,他將一封信和木盒子放在桌上,笑道:“一份是雍王殿下的親筆信,一份是送你的見面禮,看完信後楊先生再考慮,我住在城北高升客棧,登記的名字就是李葉城,三天內,隨時可以來找我!”
李葉城隨即起身告辭,楊石將李葉城送走,這才心事重重回到內宅,把幾名使女都趕走,他這才迫不及待從懷中取出雍王的親筆信。
以雍王身份之尊,居然給自己寫來親筆信,楊石心中既激動又得意,但壓力也大,他也很清楚雍王給自己寫信,必然是有重大要求。
楊石開啟信看了一遍,信的內容比較簡單,但也很直接坦率,就是希望自己能效忠於雍王府,並給出了條件。
一是可以為官,雍王承諾封自己或者自己的兒子為簡州通判,賞錢三萬貫;其次為地方豪門,封自己為資陽縣公,爵位享三代,賞錢十萬貫。
其實就是兩個選擇,讓楊石二選一。
楊石是資州資陽縣人,無論是當資州通判,還是封資陽縣公,都是衣錦還鄉,當然財富也很重要,無論三萬貫或者十萬貫,都算是富甲一方了。
楊石呆了半晌,又取出木盒子,開啟木盒子,裡面是半塊玉和一張川陝櫃坊的櫃票,金額是一萬貫,密印為四個字,‘九九歸一’。
楊石嘆了口氣,把信和盒子都收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